“容错”机制拓开干事创业新天地

2016年03月24日 14: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康凯歌

   济南市纪委工作人员表示:容错免责要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违反政策规定。记者注意到,各市出台的容错机制,均把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排除在外,也就是说,不论任何原因引发了这两类事故,官员都要担责。(3月24日《新京报》)

   济南等六市出台的党员干部容错机制,为想干事的干部“开绿灯”,为敢干事的干部“兜住底”,正向刺激功效不言而喻。不过,在享受借来的“胆子”时,党员干部也要小心了。因为容错之道,有张亦有弛。

   一方面,并非干部犯下的所有错,组织都“大肚能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弦仍旧分毫不松。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处罚的板子绝不会留情。另一方面,容错是有条件的。违法违规、不符决策部署、独断专行、营私舞弊、未积极纠偏挽回,只要占了一条,容错的事就别想了,乖乖洗干净屁股等着挨揍吧。

   此外,干部犯了错,该不该容、能不能容,不是自己说了算,而要上报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批准了,免责;没批准,照常问责。

   对于容错机制,党员干部一定要客观理性看待。既要看到其中的“绿灯”,也要看到其中的“红灯”;既要为组织“兜底”而甩开膀子、大胆改革创新,也要坚持原则、如履薄冰、审慎施政。如若不然,一旦胆大妄为、踩了红线,不但没人给“兜底”,自己还要搭上前途、声誉乃至人身自由,赔个“底儿掉”也是分分钟的事。当然,更没必要神经过敏、小心过度。倘真如此,堂堂容错机制就可能被“过敏的神经”对冲掉了。

   因此,在施政过程中科学把握尺度尤为关键。我想,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容错机制——容错机制是为了给干事创业、改革创新过程中合理性失误和不可抗拒力造成的损失买单,而不是给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买单。与此同时,容错生效的前提是干事创业、改革创新;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甚至不作为的懒官、“太平官”,是没资格享受容错待遇的。这就是说,党员干部一要清正、二要勤政、三要审慎。惟其如此,才能敢闯敢干而不越矩,用好用足容错机制。

   总而言之,容错机制有张亦有弛、有情亦无情。其中的张弛有无,无一不是为了促使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或许,这就“容”的智慧吧。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