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之道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的融通

2016年03月24日 14:13   来源:中国网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俄罗斯《导报》不久前刊文指出,“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

  什么是“一带一路”之道呢?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所写的:“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看来,“一带一路”的软实力就看它能否解决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这也是评判其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带一路”之道,就是去探寻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的融通,服务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世界是平的”,这被称作全球化时代的典型写照。可是,扁平的世界却以商品、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由流通名义悄然完成社会分层:贫富分化,使得《21世纪资本论》成为继《世界是平的》之后剖析全球化的又一最流行著作。

  这就提示我们,世界并非“平的”那么简单。我们生活在分割的地球村:内陆与海洋、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核心与边缘……,的确应了一句中国古话“咫尺天涯”。

  当今世界不仅不是平的,还乱象丛生。乱之源,尤以贫困与贫富差距为甚。俗话说,盗贼出于贫穷。一国的贫困问题可能引发国际混乱,贫富差距引发并助长了这种混乱。扶贫发展机构乐施会2016年1月18日报告显示,全球仅62名富豪拥有的财富就与占全球人口一半的最贫穷人口拥有的财富相当,而世界最富有1%人口拥有的财富多于其余99%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世界贫富悬殊的鸿沟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富人变得更富的速度也更快了。于是,动乱不只是限于欠发达国家,也在发达国家内部滋生、蔓延:难民危机、恐怖袭击、极端思潮……

  世界正从传统媒体、产业和全球化走向新媒体、新产业和新全球化。近代以欧美百万、千万、亿级人口实现工业化为经验的西方话语体系遭遇当今几十亿级新兴国家人口在实现工业化的巨大挑战,普世价值的边界不断被厘清,这也为发展中国家从观念、理念上走出近代、告别西方,提出21世纪更具通约性、时代性和包容性的话语体系,实现软实力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何解决世界贫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如何由“变”到“通”?“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此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

  世界之乱象,皆因不通所致。“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为核心,并落实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可谓对症下药,抓住了要害。

  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考虑就是以资金、技术优势制订新基础设施(如5G技术)产业标准;通过修建能源管道和人民币国际化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制订新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对世界而言,“一带一路”超越了近代殖民体系与战后霸权体系,秉承共商(集思广益——利益共同体)、共建(群策群力——责任共同体)、共享(人民受惠——命运共同体)原则,倡导“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丝路精神,集中体现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开创21世纪国际与地区合作新模式。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练好内功,增加自身发展条件,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才能搭上“一带一路”快车、中国发展便车,这是“一带一路”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正如中国人的口头禅所说的:“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一带一路”正以中国贡献世界脱贫68%的底气、以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为抓手,消除贫困和地区差距,以共同发展和共同复兴实现世界的长治久安。

  2015年11月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一位埃及学者感慨:“多少年来,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输出军火与动荡,是为了攫取石油;只有中国带来经济发展合作倡议,我们求之不得!” 这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遍心声,是“一带一路”软实力的鲜明体现。

  世界期待分享中国机遇、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以推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复兴,解决各国面临的发展难题。我应在国际场合大力宣扬 “一带一路”帮助实现联合国2030年后发展议程,倡导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提升中国制度性国际话语权。比如,世界九亿人没有电,印度三亿。国家电网长距离、特高压输电网,实现成本最小化,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再比如,北斗导航系统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不像GPS依赖网络,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远程教育,扫除文盲,脱贫致富,ICT系统也在鼓励后发国家实现“变道超车”的梦想……

  反过来说,中国的发展只有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伴,实现共同发展和文明的共同复兴,才能行稳致远。正如非洲谚语所揭示的,独行快,众行远。“一带一路”是团结发展中国家、连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纽带和桥梁,这是其软实力的政治基础。

  环顾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合法性正在于世界日益增长的对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落后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回顾历史,丝绸之路兴衰见证世界历史演进轨迹。“一带一路”倡议所彰显的丝绸之路在21世纪的复兴,告别了西方杜撰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分水岭的逻辑:伪造历史+伪造文字起源=伪造西方文化优越论,这就破解“西方中心论”神话及“世界是平的”全球化神话,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带一路”还原欧亚大陆作为人类文明中心地带,助推古老文明共同复兴,走出“西方中心论”。

  走出西方中心论,是破;重塑全球化话语权,是立。“一带一路”在塑造包容性全球化,超越全球化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可持续。

  如果我们把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与文明交流之路的丝绸之路称之为全球化1.0时代:其单元是文明,载体是欧亚大陆,动力是贸易-文化,遵循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近代西方开创的全球化称之为全球化2.0时代:以民族国家为单元,通过海洋实现全球贸易-投资扩张,确立西方中心世界;那么,“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跨洲际合作倡议,不只是打通历史上中断的丝绸之路,而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概念,通过互联互通,帮助内陆地区寻找海洋,帮助南方国家实现工业化,助推人类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新型全球化——全球化3.0时代:秉承“万物互联”(ANT all things connected),运用3D打印机、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推动E-WTO进程,开发和应用包容性技术——改变传统技术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状态,创新和实施包容性制度安排——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加公正、合理、包容,开创包容性全球化——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千年梦想。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