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尤需具备“借船出海”思维。我们应把握形势、主动设置议题,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达到传播中国“新形象”的目的
猴年春节刚过,英国BBC2频道于2月14日至16日播出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该片以英国人的眼光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可说是西方媒体对中国春节的一次集中深入解读,成为又一个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春节作为悠久的传统节日,既沉淀了古老文明,又融入了时代精神,堪称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文化品牌,塑造国家形象。“中国春节”节目借助国际媒体进行本土化传播,成功实现“用国际声音讲中国故事”,展示出我国对外宣传工作正在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用国际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要向世界呈现中国优秀文化。从纪录片主题的价值角度看,春节是中国精神内涵与物质外延相融合的重要产物,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中国人细腻、温馨的人文情感表露无遗。因此,春节主题成为西方媒体关注中国的绝佳样本,可谓观察、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这一方式,让中国故事的展示与外界的期待汇集在同一轨道上。
讲好中国故事,尤需具备“借船出海”思维。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国外对中国的关注热情高涨,《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均从不同侧面构筑了中国形象。从“唱衰中国”“棒杀中国”再到“探求中国”,涉华纪录片的发展,映照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态度的变化。我们应把握形势、主动设置议题,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达到传播中国“新形象”的目的。此次BBC“中国春节”选题,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正是一次绝佳的文化价值展示。
通过国际声音讲故事,也是运用国际通行语言展现真实中国的有效途径。在叙事视角上,“中国春节”节目避免宏大叙事,放弃了知名人士的采访,多选择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人或普通从业者,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柔化了中国形象、传递出温情。在结构处理上,该片采用网状叙事结构,多时空跳跃,通过解说词和地图方式实现地理大跨度切换,加之运用延迟摄影拍摄哈尔滨冰灯、慢动作展示“打树花”技艺等手法,视觉效果方面动态十足。在传播方法上,该片5位英国主持人具有很强的对象感和互动性,个性化突出,采用参与体验式的游记风格语言,其幽默真实的交流常常让观众忍俊不禁,增强了纪录片的亲近性与趣味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国际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也是向他者借鉴经验、提升自我传播能力的一种途径。在提倡“工匠精神”的今天,更当借鉴国际经验、发挥中国优势,蓄力培养传播中国形象的“大国工匠”,矢志创造具有卓越品质的文化产品,真实、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