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柔性化生产”与“工匠精神”一道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柔性化生产是相对“刚性生产”而言的。工业化时代的刚性生产更多体现的是规模化、批量化、标准化,特点是效率高、单位产品成本低,能满足社会对大量工业品的需求。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买方市场到来,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能够满足“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化生产应运而生。自动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使柔性化生产得以实现。
具体而言,柔性化生产是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市场竞争,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制造技术、系统结构、管理模式、人员组织等改革,按需及时调整生产工序和工艺弹性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不仅体现在生产的柔性上,更延展到营销、管理、人员等各方面,具有设备利用率和人员劳动生产率高、生产弹性、质量可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等优势。
柔性化生产目前比较典型的应用在汽车制造领域。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已经开展了柔性生产。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如通用、福特、宝马、丰田等公司都采用了柔性制造系统,实现同平台多车型或跨平台车型共线生产、任意混流生产或批量生产等柔性生产目的。在我国,广汽丰田、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品牌的工厂都采用了柔性化的生产方式。除此之外,柔性化生产也广泛应用电子制造、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行业。
柔性化生产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明确需求、产品设计、加工生产、物流配送,在短时间之内完成个性化产品的交易,柔性化生产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以服装行业为例,不管是青岛红领,还是阿里的“淘工厂”,都在通过个性定制、柔性生产让用户需求得以快速落实为企业订单。与此同时,柔性化生产也有助实现多企业的组织协同,让技术要素、市场要素等协同配置更便捷,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解决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柔性化生产的特点能够满足个性定制、提供高品质有效供给,成为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
而从我国制造业长远发展来看,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主线下,柔性化生产对于促进创新发展、提质增效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作者是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