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精神病监护补贴”彰显公共救助责任

2016年03月16日 14:03   来源:光明网   汪昌莲

  14日,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市公安局等六部门联合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本市将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看护补助制度,对在京居住、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管理的京籍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其监护人履行了看护管理责任且患者未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将可获得政府发放的每月200元的看护管理补贴。(3月15日《京华时报》)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29.7万例,这个数字令人心情沉重。同时,精神病人的诱因在不断多元,就业、婚姻、养老、家庭等都成为诱发精神病的因素,精神病人的基数在空前扩大。特别是,家庭监护责任的缺失和亲情的冷漠,地方政府干预机制的缺位和强制治疗的滞后,部分精神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救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此语境下,北京率先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看护补助制度,其示范意义不容小视。

  近年来,“武疯子”伤人事件在各地频发。有的精神病人要么伤害他人,要么自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精神病人引发的刑案达1万起以上;由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的凶杀占凶杀案例总量的7.8%-14%,在凶杀案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中,与精神病理因素有关的占60%,暴力行为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特殊联系。而我国的精神病患者中只有20%就医,另外80%因各种原因流散到社会中。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在对精神病人的监管和治疗上还欠债不少,尤其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不同层次的纵向衔接方面,缺少有效的机制和措施。特别是,一人患病,全家遭殃,一些家庭对待患者精神病的亲人,要么锁在家里,要么任其在社会上流浪。家庭的无奈和监护责任的缺失,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可见,北京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发放补贴,帮助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看护管理责任,既缓解了家庭压力,又减少了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危害。

  换言之,发放精神病人监护补贴,彰显了公共救助责任。事实上,政府是精神病人的最佳监护者。对精神病人的呵护,不仅是对这一群体的关照,更是对所有人的关照。因此,政府将监护和诊治精神病人的责任担当起来,不能任由大量精神病人“自生自灭”,尤其是不能让那些重性病患者散落人间,仿佛一颗颗随时爆炸的炸弹,要么伤害他人,要么毁灭自己。当然,监护精神病人,并不是对他们实行“严防死守”,而是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医治和服务。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