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的应届生求职者这么看重户口?

2016年03月03日 07: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三喜

  去年9月,我开始找工作,过了大半年,至今还没定下来。也许因为今年的就业形势更严峻,也许因为处在转型期的传媒业人才需求减少,本专业同学中真正落实工作的也不多。

  就业歧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教育部早就明令禁止招聘限定985、211高校的学生,但是包括部分央企岗位在内不少招聘公告中,仍明确规定只招985、211高校的学生。

  学校之外是性别歧视,身为男生,我应该算占了便宜。班级群里转发的不少招聘信息,都要求只招男生,这种情况以国企居多。为此,班长还为班里几个男生单独建了微信群,专门转发只要男生的招聘信息。

  在求职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触并不是学校和性别歧视,而是户口。户口成了限制很多人自由选择工作的障碍。那种“唯户口论”的态度,甚至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我的本科学校不在北京,同学们在当地找工作考虑最多的是兴趣、待遇和发展空间,根本没有户口的概念。但是,来北京读研后,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次跟导师见面,她就告诉我,如果你想留在北京,必须找有户口的工作。三年来,导师只要一谈到工作,必谈户口。这让我好一阵都不敢去找她,跟她谈找工作的事情。

  跟同学们交流工作机会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份工作是否解决户口。对于不少人来说,评价一份工作好不好,有没有户口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有户口,即便它不是自己喜欢的,工资低、发展空间小,也没有关系。而一些自己喜欢的工作,就算待遇不错,发展空间也还可以,没有户口的话,也很有可能被放弃。

  我有一些在京外就读的朋友,他们初到北京求职时,对户口问题没有明确倾向,但在北京待的时间长了之后,对户口也会在意起来。

  我对户口不那么在乎,因为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否一直要在北京发展,是否要在北京定居。但是在浓厚的“户口氛围”中,我也开始开口闭口就谈户口了。就算以后离开北京,有户口也总比没有好吧,如果有机会最好先拿到。按照一个长辈的说法,拿到户口以后跳槽找工作就像插上了翅膀。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成见,能否找到好工作,与户口没有那么大的关系,遗憾的是,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岗位要求应聘者必须有北京户口。

  为什么北京的应届生求职者这么看重户口?没有户口,你就永远是外地人,不管你干得怎么样,你都是“北漂”。你必须交完5年社保或个税后才能买房。等到工作5年后,你终于有资格买房了,可房价不知道涨到哪里去了。没有北京户口,孩子将来在北京上学也是一个大难题,你可能要为了孩子上学盖几十个章,而且还不能拥有与本地孩子同等的升学资格……

  对户籍身份以及户籍身份背后所附着的教育、医疗、卫生、生育、养老等等福利待遇不平等的担忧,让很多毕业生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遵循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力的原则选择工作。为了户口而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仅对个人而言是遗憾,对社会来说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所期待的是,并不是人人都拥有北京户口、上海户口或者广州户口,而是不管你的户口在哪里,在基础公共服务方面,都能够以公民的身份一视同仁,附着在户后背后的特权被打破。我也期待,打破户籍的限制,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存储公民基本信息的全国人口数据库,实现各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让那些可以靠网络流量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再成为个人的烦心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