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何时告别无奈的“吃肉就是吃兽药”?

2016年02月24日 10:22   来源:中国江苏网   郭元鹏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青年研究人员王和兴、王娜等经过3年多努力,把从江浙沪采集到的儿童尿液中抗生素作为暴露生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儿童体内残留不少兽用抗生素,这与儿童超重肥胖有明显的联系。

  (2月23日《温州晚报》)

  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的检定结果显示:儿童尿样中含有21种抗生素,包括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4种磺胺类抗生素和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其中79.6%的学龄儿童尿液中检出上述21种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抗生素有一部分是属于正常的,这是人用抗生素残留。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就属于不正常的了,是属于兽药残留。

  兽药是给鸡鸭鹅狗吃的为何能进入人体?这一点也不奇怪。这是因为食物链的问题。鸡鸭鹅狗这样的养殖产品出栏后,最终是供给人类食用的。兽药残留进入人体,是通过养殖产品这个载体进入的。进入人体的载体不奇怪,奇怪的是兽药不该进入人体。这些兽药为何能进入人体?需要反思和追问的方面诸多。

  兽药能够进入人体,表明目前的养殖产品标准还是比较低的。眼下,市场上销售的养殖产品,很多其实是经过了检验检疫的,也进行了药物残留测定。也就是说,实际上很多养殖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为何符合国家标准的养殖产品,会出现兽药残留?这说明一点,农产品安全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最起码不能在食用养殖产品的时候,等同于“吃兽药”。

  除了农产品安全标准较低之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还有一部分养殖产品躲过了安全检测、残留检测。这些养殖产品本身抗生素残留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去年的时候,媒体陆续曝光了一批“抗生素鱼虾”,说是养殖户的药品使用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这些产品都是躲过监管进入市场的。这种情况并不稀奇。笔者的邻居从事蛋鸡养殖,我们家一直在他家购买鸡蛋,可是在鸡蛋煮熟的时候,会散发出一种浓烈药品味。他告诉我说,可能是兽药用多了。从此再也不买他家的鸡蛋了。

  兽用抗生素进入人体,是值得反思的。一方面,对于养殖产品一定要坚持进入市场必须检测的底线。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安全标准。再一方面,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在这些产品上市前,祛除体内的抗生素。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加大科研力量,确保兽药的高效低毒。

  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是众多的。不过养殖产品体内的抗生素残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暴露出的则是养殖产品监管的深度问题。我们需要反思和追问的是:兽用抗生素,是如何进入儿童身体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