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告别“奇葩证明”需要配套措施

2016年02月17日 09:21   来源:人民日报   魏哲哲

  消除“奇葩证明”的生存土壤、解决滥开证明的问题,不仅需要简政放权、开出权力清单来堵住证明的出口,同时也需要注重配套措施的完善

  春节刚过,人们对生活又寄予了新的期待和希望,这其中也包括更实的法治获得感。近日,随着公安部推出规范派出所开具证明、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等28项措施的出台,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让群众办事更简便,在新岁之首又被提到重要位置。其中,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奇葩证明”和证明过多过滥问题,更是引发社会关注和期待。

  很长时间以来,“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折腾了不少人,成为社会的痛点。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2015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中,“奇葩证明”名列十大“痛点”榜单之中。“奇葩证明”之所以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是因为它集中折射出了民众“办证难”“跑证难”的辛酸,成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的一个标识。

  群众利益无小事。过去的一年,为治理“奇葩证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2015年,公安部官方微博晒出18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民政部则明确,今后除办理涉台和哈萨克斯坦等9国的公证事项外,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要求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各地要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

  毋庸置疑,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确实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然而,由于配套规定未跟上、信息交流瓶颈未打破、诚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治理“奇葩证明”的对接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在一些地方,不少机构对证明材料的需求并未减少,上了禁开清单的证明依然不得不开。

  消除“奇葩证明”的生存土壤、解决滥开证明的问题,不仅需要简政放权、开出权力清单来堵住证明的出口,同时也需要注重配套措施的完善。比如,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是“奇葩证明”存在的重要原因,只有建设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才有利于相关部门以“公对公”的形式解决信息传递,而不是将问题转嫁给民众。

  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民众办事,这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和应有内涵。此次集中出台的举措,要求各地公安机关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逐一做好对接,确保每项措施都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可以说,这是对“奇葩证明”生存土壤仍然存在的正视,也是让民众少折腾、给民众更多便利的一个明确信号。唯有以此为契机,做好配套制度的细化和落实,才能消除“奇葩证明”和证明过多过滥问题,才能给民众带来更为切实的法治获得感!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不开更应不要奇葩证明    2016年07月01日
  • ·取消“奇葩”证明,天塌不下来    2016年03月24日
  • ·整治“奇葩证明”尚需职责归位    2016年03月24日
  • ·清理疑难杂“证” 治标更须治本    2016年01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