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号贩子上班了,监管还在过年?

2016年02月17日 07:37   来源:红网   郭元鹏

  春节刚过,刚刚遭重拳打击的医院号贩子死灰复燃。北大口腔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妇产医院……2月15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号贩子们准点“上班”了,而且明目张胆,不避保安。不少医院的号贩子甚至分工明确,有的在门口招揽“生意”,有的则组织人手在院内排队,形成了贩号“流水线”。(2月16日新华网)

  医院的号贩子真够猖狂的,春节刚过完,他们又开始“上班”了。北京的各大医院里,号贩子就在保安眼皮子底下寻找患者。有的号贩子很直白说:“只要给钱想什么时候看病都行”。一边是苦苦排队拿不到排号的患者,一边是号贩子的手到擒来,这是多么可笑?

  需要追问的是,对于“号贩子上班了”,发现的人为何又是记者?发现“号贩子上班”了的原本应该是监管部门。与专业的监管人员相比,记者无疑是个门外汉,连门外汉都能发现,监管部门为何浑然不知?号贩子根本就不回避保安人员这说明了什么?是保安人员认不出号贩子,还是接到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圣旨?

  假如医院真心查处号贩子,就会给保安进行部署。保安是端着医院饭碗的,俗话说的好“端谁的碗服谁的管”。那么,保安人员敢于面对号贩子不闻不问吗?他们是看重自己的饭碗,还是在同情号贩子?这里面的深层问题,恐怕已经不是小小保安能够过问的了。水太深的背后必然会有着某种牵连。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追问:号贩子的排号究竟是谁给的?是他们自己排队排到的,还是医院有内鬼?

  春节前夕,由于受到了巨大舆论压力,北京卫生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北京市警方也加大了打击力度。结果怎样?当时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并没有终结号贩子现象,也有很大好转。在号贩子卷土从来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问题?这拷问的其实是监管部门查处号贩子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有没有监管是不同的。当初的严厉查处,已经收到了效果。而如见的“号贩子上班了”则暴露出了监管部门的一阵风监管现象。当初严打号贩子本来就是被媒体逼到了墙角之下的不得不为,当时间慢慢推移之后,监管部门就又在水到渠成中退避三舍了。推一推动一动的监管背后,是不是也隐藏着某些问题?

  这还至少说明一个问题,严打卖号行为不能只把眼睛盯着号贩子,而是要揪出号贩子背后的那一帮子唯利是图的人。打击总是蜻蜓点水,才有了“号贩子上班了”的悲催。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