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培养造就铁一般的干部队伍

2016年02月15日 09:19   来源:人民日报   韩 冰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深刻把握这一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把四个“铁一般”牢固立起来,培养造就一支铁一般的干部队伍,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铁一般信仰牢固立起来。信仰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的铁一般信仰。党员干部把铁一般信仰牢固立起来,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员干部要发自内心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既学经典又讲新话,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只有把铁一般信仰牢固立起来,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辨别力和前进定力,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把握和运用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把铁一般信念牢固立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90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基于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风险挑战,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员干部把铁一般信念牢固立起来,就是要把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铁一般信念牢固立起来。坚定的信念来源于坚定的自信。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尤其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矢志不移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切实把铁一般信念转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把铁一般纪律牢固立起来。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守纪律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和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肩负新的历史使命、面临新的复杂形势,必须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铁一般纪律牢固立起来。严明纪律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具有极端重要性。如果不严明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置于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位置,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个必须”,全党向中央看齐,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深入学习以党章为统领的党规党纪,切实把遵守纪律贯穿到日常工作和点滴言行之中,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把铁一般担当牢固立起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勇于担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政治品格。今天,我们党自觉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扛在肩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传承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意识。党员干部把铁一般担当牢固立起来,就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于用权、创业、做人全过程,深刻理解有权必有责、权力受监督、滥权失职要追责;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面对大是大非敢于发声亮剑,面对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险情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作者为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大力培养涉税专业人才    2016年06月20日
  • ·培养富二代并不是政府的职能    2015年06月15日
  • ·培养“梅西”不如培养兴趣    2015年03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