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前踊跃献血,新风尚值得赞赏

2016年02月06日 07:05   来源:红网   郑渝川

  临近除夕,上海各大火车站迎来春运高峰。在离开上海前,许多返乡的农民工走上献血车,无偿献血,为这个冬日里的城市增添温度。据悉,献血者多为返乡农民工或普通白领。记者看到,来自河北衡水的农民工陈玉辉带着妻子李晴晴一起来献血;来自安徽的农民工周乐乐则说,老家同辈的兄弟姐妹都献过了,这回自己献过了,非常光荣。四川籍农民工董绍明表示,献血是人之常情,已记不清自己献了多少次血。(2月5日澎湃新闻网)

  此前上海、广州等外地户籍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都曾曝出过“血荒”的消息,重要原因是这些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用血报销政策优惠,因而吸引了大量外地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导致血液需求量很大,甚至有医院60%临床用血用于外地患者。这些消息在当时都曾引发一定范围内的舆论波澜,成为外地人口挤占沪穗这样的特大城市稀缺资源的一项明证。

  从澎湃新闻网2月5日的报道来看,不同农民工对于献血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参与者无一例外都明确表明,能够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献血,十分光荣。目前尚不清楚外地户籍农民工、白领、学生群体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占献血总量的比例,但通过这篇报道可以看出,外地户籍农民工和白领群体并不吝于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发展机会的城市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不仅竭力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许多人还主动参与献血。对照之下,此前那些指责外地人口挤占特大城市稀缺资源的观点,更显无知和狭隘。

  农民工积极参与献血,既可理解为对都市文明、现代文明意识观念的接纳,也不妨说这是乡土文明赋予农民善良质朴品格的体现。外地户籍农民工踊跃献血的做法应受到肯定,其行为和积极意义,应当通过城市文明建设的宣传平台得到更突出的体现,这将有助于不同社会群体实现更为融洽相容相处。不仅如此,上海等相关城市,还可考虑向踊跃献血的农民工等献血对象提供更为直接的激励,发放有助于提高其社会评价的纪念品(如印字T恤、毛衣)、有益于健康恢复的食品、高铁或普速列车用餐券等。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国民献血率仍然偏低,使得很多城市频繁面临用血紧张,一些病例的紧急诊治也因此受到影响,不得不花费更高代价临时组织献血或跨地域调血。献血率低,一方面是因为国民身体素质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一些有意献血的个人被查出血液不合标准;另一方面,尽管依照规定和数量献血,并不足以影响健康,但相关的荒谬说法,却成为很多人自我安慰、赋予不参与献血的行为以合理性的由头。还有人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红十字会、医院、血液管理单位曝出的腐败个案和违规操作为由,拒绝献血,却并不拒绝自己或个人就医时输血。

  对应来看,中青年农民工群体的身体素质要明显好于同龄的其他社会阶层人员,这才使得他们在走入献血站后,很少因为血液不过关而遭拒。农民工没有因为相关部门、单位的血液管理问题,以及目前城市仍普遍存在的对外地户籍人员的种种限制,就想方设法找借口不履行或少履行相关的社会责任。某种意义上,城市中的很多人确实应当向农民工看齐,更加注重身体锻炼,提高体质,同时也有必要更正一些价值理念,更加注重帮助和关爱他人。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