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为”闪光,给“为民”加磅

2016年02月03日 07:27   来源:人民日报   

  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姜赟:地方两会正在密集召开,领导干部进入换届时间。正风反腐三年多,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成效显著。当此之时,地方需要什么样的“舵手”,群众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官”,社会关注度高,百姓期待指数也高。

  向军:地方换届备受瞩目,在情理之中。对于民众而言,选好一个干部,造福一方百姓;选弱一个干部,耽误一方百姓;选错一个干部,贻害一方百姓。对于政治生态而言,选好干部,则使见贤思齐蔚然成风;选错干部,可致旁门左道流行一时。

  如果说“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是“国标”的话,那地方理当有结合实际的 “地标”。就四川而言,省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实际,提出“信念坚定、政治可靠,思想解放、敢闯新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的具体标准。这40个字,让“能为与有为”闪光,给“为民与亲民”加磅。

  沈德良: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地方换届广受各方高度关注,是因为换届选的是干部,体现的是用人标准,直接传递出什么样的干部能上的信号。“关键少数”能不能发挥“关键作用”,最根本的是被推选的人符不符合好干部的标准,能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选人准不准,要用“向中央看齐”这把的尺子量长测短。我坚信,今年将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关键岗位”,成为干事创业、改革攻坚的行家里手。

  防止以利取人的“逆淘汰”

  姜赟:选拔干部,我们有过许多教训。比如,少数干部带病提拔、“边腐边升”,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沈德良:选人用人上的腐败,是影响最坏、破坏力最大的腐败。这些年来,尽管党中央不断发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但从已经查处的案件看,任人唯亲、把工作岗位当成自家“领地”的意识,仕途晋升中人身依附之风、“家丁”心态,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还比较严重。选人用人上以“圈”划人、以利取人的“逆淘汰”,伤害了好干部的心,解构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消解了党的执政根基。

  姜赟: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创新干部考察选拔任用方式,全面历史辩证地考察识别干部,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那么,如何创新选拔,辩证考察,才能避免“能干事不如能答题”“做事好不如做人好”,防止“带病提拔”?

  向军:不妨把考察的范围扩展到“四圈”、突出“四到”。目前一些地方考察干部方法简单,考察也主要集中在工作圈。迫切需要向考察对象的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延伸,察实情、识真人。做好“四到”,就要到群众中听口碑,到实践中查实绩,到冷门岗位、艰苦环境中看精神,到大事要事、急事难事中辨能力。四川这些年干部选拔的一大特点,就是坚持与中心工作、重大任务结合起来,如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去考察识别干部,一大批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干部因此脱颖而出。

  换届要以反面典型为戒

  姜赟:剖析一些地方的换届弊政,总能看到游说拉票的坏风气。如何防止拉票贿选、跑官卖官等问题,确保换出心齐气顺劲足的好面貌?

  向军: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遭受破坏,拉票贿选、跑官卖官等浊流就会污染生态,影响人心。二是以反面为镜,动真碰硬。对于查处的干部问题,不要有“遮丑”心态和“鸵鸟”思维,要及时制成警示教材,让广大干部受到教育,引以为戒。三是要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当前局地选人用人存在歪风,与明规矩不彰有关,需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核、选拔、监督机制,使选出来的干部让人口服心服。

  沈德良:保证心齐气顺劲足的关键,是把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把纪律挺在前面。政治纪律这根弦绑得不严不紧,制度的篱笆扎得不牢,就会导致“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这些年发生在个别地方违反、破坏换届选举纪律的事件,发人深省,足以证明严肃换届选举纪律的极端重要性。

  对话人:姜赟 本报评论员 向军 四川日报评论员 沈德良 湖南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