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9年不退赃,少了为民从警的责任担当

2015年11月19日 07:23   来源:红网   冷雪峰

  12年前,潍坊寿光发生一起诈骗案,受害人近200人,案件告破后现金被追缴。但是,受害人表示,当年追缴现金,警方至今没有返还。寿光市公安局给出的最终答复就是,让受害者去起诉要钱。(11月18日《京华时报》)

  当时的判决书上白纸黑字写着追回赃款723万多元;而且,9年间虽然换了四任局长,但寿光公安局一点也不耍赖,每次都非常不含糊地表确表示:追回来的这个钱就在我们这,现在关键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分。如此,不由得不一声叹息,现在最好的解释大概只能有一个:反正钱不是我的,管你群众怎么急反正公安我不急。

  诈骗案发生在2003年,2005年10月20日经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但诈骗犯孙某等不服要求上诉,2006年1月1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随着终审裁定,诈骗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众多受害人也终于看到了拿回自己钱的希望。但是,寿光公安局没有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受害人角度体味血汗钱被骗的煎熬,居然以没有分配方案为由,9年间不退还追回的赃款,让人没理由不怀疑他们到底是在以怎样的实际行动,诠释“为民从警,责任在心”庄严承诺。

  追回723万多赃款,9年间不退给众多受害人,几任局长的理由惊人的一致——关键是不知道怎么分。这在从前,倒也罢了。没想到,寿光警方现在给出的最后新答复仍然是老腔调:钱仍旧在我们寿光公安局,至于如何给你们,法院那边没有方案,我们这边也没有方案,现在拿不出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这话就让人们很失望,觉得警方显然有不作为的搪塞之嫌。真有必要好好问问,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寿光警方是如何深入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围绕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目标,下决心、下功夫,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公安队伍的。

  其实,说钱9年间没有离开寿光警方一点不假,说迟迟不退赃是由于没有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显然不是真话。真没有方案吗?早在2009年,寿光警方就曾发布公告,称为保护受害者的利益,在公告结束后,根据依法追缴的财物情况,按比例发放案款。若不是宣称自己也是泥腿子出身的时任局长调走了,或许早就没有了今天的新闻。

  如今,“正在汇报上级”又成为寿光公安局踢出的皮球,就更令人匪夷所思。赃款被法院退到公安机关,本应当迅速返还给受害人。但是,寿光公安局认为法院出了问题,责怪在如何返还赃款上,“法院你为啥当时不判出来”;甚至有在任副局长提出两个办法:再审案件或民事起诉犯罪嫌疑人。如此,我终于找到9年间不退723万多赃款的内在原因:至关重要的就是到目前为止,寿光警方还没有端正执法思想,还没有把执法为民根植于广大民警头脑之中,贯穿于公安执法活动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公安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

  真有了做人民群众忠诚卫士的信念,723万多赃款如何分配当然就不会再是道难题。9年间200多人走马灯似的登门要求分配赃款,寿光警方居然始终沉得住气,那份不一般的耐力和定力,真得好好佩服佩服。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2016,我想对你说……    2015年12月31日
  • ·一心为民,才能被人民永远怀念    2015年08月25日
  • ·用权须为民    2015年07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