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甘肃陇南市文县农牧局下属二级局局长蔡中华,在人情和金钱的诱惑下,不惜以身试法,当起“组织部长”的角色,通过勾结、指使当地人事、教育部门多位相关人员,伪造虚假人事分配文件,使各自的亲属顺利进入“体制”内,成为吃“皇粮”的国家干部。(1月31日中国新闻网)
不看不知道,一看哑然笑。笑什么呢?笑一帮职务不高,顶多也就是个科级领导的人,竟然能和其他科、股级干部联手运作,让19名无业人员摇身变成公办教师,3年内非法领取国家财政工资百余万元。你看这个事实的存在,是不是对这些人所在单位领导、监管部门及上级编制部门,一个绝妙地讽刺呢?
是他们手法高明吗,高明到不留一丝一毫破绽,把狐狸尾巴包装成拖到屁股的围巾?恐怕不是。因为这件事情的败露,就缘于陇南市人民检察院在查处文县一起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案件时得到的线索。说明并不是“鸟儿已经飞过,天空未留痕迹”。不妨想想,一个包工头通过蔡中华,把妻子弄成公办教师,领着财政工资;还有那些“假教师”顶着辞职教师的空缺混迹学校,不可能天衣无缝。如果说因为教师还在岗位不易引起怀疑,那么蔡中华伪造县人事局分配工作通知,安插蔡某龙、季荣(化名)二人在农机局吃“皇粮”。随后8年蔡某龙从未出现,其名下17万元工资却被人如数领走;季荣从下岗女工变为“大学生”,长达6年只领工资不上班。这种情形延续多年,视而不见不大可能,唯一可能的,是对国家财政伤口流血的冷漠,抑或是某种利益的勾连。
以上事实证明,不光是那些大老虎权力惊人,一些基层领导抱起团来,也能将权力玩到极致,产生可使“鬼上树”那样的能量。因此,不能只将此案看成笑谈,更要汲取教训、敲响警钟。不仅要在制度设计上扎紧限制老虎的笼子,也要对芝麻小官加强监管。其实基层的管理制度不是没有,而常常是无视制度的存在,或者在人情销蚀下让制度成了小姑娘跳的橡皮筋,失去了应有的刚性。比如考勤必须真实,工资发放必须由本人亲领,那么6年只领工资不上班,还会成为事实吗?再说,有关部门稍微认真一下,发挥一下监管的职能,上述怪诞,也就难以存在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