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却需要进口。(1月23日新华网)
图片来自人民网
最先曝光出圆珠笔笔头的“球珠”靠进口的不是媒体,而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李克强总理前不久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时说:“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一石击起千层浪,媒体在事过20来天之后作了相关的跟进报道,让我们这个“制笔大国”的“球珠”还要依靠进口的尴尬摆到了国人面前,让我等这些“不知情”的人了解了实情。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高喊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但真正做起来——转变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都说中国人聪明,在没有外部技术力量支持的情况下卫星能够上天,“两弹”可以爆炸,宇宙飞船能够往返,但在民用技术,与民生息息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上存在严重短板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东西只能仿制国外的、或成为国外知名品牌的“最大加工厂”。
去年春节前后,国人在日本大量购买智能马桶盖,让日本商家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同时,国人也在反思,我们国内不也有很多生产智能马桶盖的企业吗?怎么就做不出日本那样的马桶盖来呢?更让人不解的是,有人说,在日本买的马桶盖就是我们的“国货”——但国货与国货就是不一样!此事同样引起了李克强总理的注意,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就表态称:“国企要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我们难以走出“制造大国”的尴尬,迈向“制造强国”,问题在于企业只重视“制造”——赚钱,而轻视、忽视研发——投入。如“球珠”问题,三千多家制笔企业存在散、弱、小的状况,缺乏科研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又不重视,导致行业成长“内力”不足,制约着制笔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步伐。而这,同样是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们常常说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核心技术的竞争、知识产权的竞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显示出优势。因此,即便只是个“球珠”,小到只有零点一毫米,自己不能制造,依赖进口,虽然制造出来的笔的数量在世界上第一,但也只是个“制笔大国”,而不是“制笔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成为“制笔强国”,就要摆脱“球珠”进口的尴尬。而这,不仅需要企业的“内力”驱动,加强技术研发,造出自己的“球珠”也要国家从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