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雾霾津贴”不宜打“民调牌”

2016年01月21日 07:37   来源:红网   徐林生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总工会官方微信就“雾霾津贴”发放面向全市职工发起问卷调查,近400人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5%的职工支持发放“雾霾津贴”,其中88%的参与者表示支持和理解优先给户外劳动者发放“雾霾津贴”。(1月19日《工人日报》)

  随着“四面霾伏”越来越普遍,人们对发放“雾霾津贴”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郑州市总工会的问卷调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95%的职工支持发放“雾霾津贴”,这个结果毫无意外,相当正常。道理很简单,无形中多给大家发放一笔津贴福利,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不支持,这年头,谁会与“土豪金”过意不去呢?倒是5%的反对者值得同情,估计他们不是民企老板就是国企高管,因为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假如发放“雾霾津贴”,陡增公司成本,这钱哪里找去啊?

  这民意调查结果一出,引起了媒体关注,纷纷发表评论,认为应该顺应民意,支持发放“雾霾津贴”者居多,不支持者较少。这种情况也属正常。

  不过,笔者认为,民调支持发放“雾霾津贴”的新闻,其看点不在于支持率有多高,而在于合不合适就此话题进行民意调查。像发放“雾霾津贴”这种普惠大众的问题,民意调查与否,都可猜出调查结果,调查的意义不大,对有关部门做决策无多大参考价值。好像“要不要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之类问题一样,拿来进行民意调查,估计调查结果也是支持者要远多过反对者,但有关部门愿意就此进行民意调查,然后根据民调结果调整个税政策吗?答案是:“你懂的”。

  民意在政府决策中理应得到尊重,民意调查在许多时候也是必须的。但民意调查不是万能的,一些涉及福利待遇、传统观念转变等话题,并不适宜进行民意调查,因为面对这些问题,人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不可能从“高大上”的视野去思考宏观的可行性。这与政治觉悟和个人素养无关,与基本人性有关。

  对要不要发放“雾霾津贴”的讨论,有利于引发公众对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关注,有正面意义,讨论不妨继续。但拿民意调查结果来说事,没有多大价值,弄不好还可能有误导舆论的嫌疑。为慎重起见,讨论“雾霾津贴”发放与否时,还是回归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核心问题,打“民意调查牌”对理性讨论无所裨益,有关部门还是少进行这种民意调查为好。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