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考老师猝死考场 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必须加急

2016年01月20日 07:39   来源:红网   徐云鹏

  14日,江苏泰兴济川中学初二年级正在进行政治历史考试,监考老师却突发疾病猝死考场,学生们直到考试结束后才发现老师出事了。随后这起事件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本报记者联系到在网上发布这则消息的学生家长,对方表示,自己的本意并不是指责孩子冷漠,而是认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孩子们当时竟然以为老师睡着了,把老师挣扎时发出的声音当作呼噜声。如果不是这样,这场悲剧也许可以避免。(1月19日《北京青年报》)

  突发疾病固然可怕,但是比突发疾病更可怕的是孩子们在应急时缺乏应有的本事。泰兴济川中学初二的学生,连老师突发疾病时挣扎的呻吟声和打呼噜都分不清,基本生活常识匮乏到如此程度,确实令人汗颜。学生无知,老师监考猝死,事件再次警告我们,中小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亟待加急,应该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

  必须承认,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尚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统一的培训模式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急救自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在美国,3个人中有1个人能拿到初级救护员证,新加坡5个人中有1个也能拿证,而北京市目前的目标是80个人中有1个人能拿证。公众急救自救知识的匮乏,反映出了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瘸腿病”,也暴露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短板”,学生和老师都是受害者。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急救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的基本现状是,大多数学校对急救知识与技能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没有专业培训教师,未开设专门的救护课程,急救知识普及与培训通常安排在体育课程中,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培训较少,急救知识缺乏,救护水平普遍较低。一旦遇到疾病、溺水、扭伤等日常生活中的急救处理时,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甚至由于盲目恐惧心理酿成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就像济川中学考场里的学生,有人听到了呻吟声,但误以为是“老师在打呼噜,睡着了”,贻误了抢救生命的宝贵时机。

  现代医学证明,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由于许多突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往往发生在行车途中、工作场所、居家环境等。如果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够立即实施正确、基本的紧急救护,可争取到最初宝贵的抢救时间,极大地降低院前死亡率和伤残率。人们也不难想象,当监考老师发病呻吟时,哪怕有一名学生能够意识到“老师有危险”,这起悲剧也不会发生。

  在应急治疗上,尽管我国已确立了以预防为主的保健方针,实践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固然最好,但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日常生活中,谁也无法预料到会突然碰到何种意外。事实上,生命安康与生命风险始终并存。比如,小孩子在家里碰倒热水瓶烫伤、老人在街上突然发昏跌倒等,都是最常见的。在危急时刻,急需接近人镇定自若地做出应急对策,并熟练地给予病人进行适当的应急治疗,使病人在医生未抵达之前或送到医院前能够安全地度过危险关头。是此,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急救自救培训体系作保障,相关的内容应该纳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去。

  据介绍,普通公民达到初级救护员水平,即能够正确掌握现场急救、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知识和要领,只需12到16个学时。这说明,急救自救培训并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关键在于,政府为主导的地位作用要强起来,应急知识与技能这个“软指标”要硬起来,公众的自我救护意识要立起来,学校的基础教育要做起来。为此,要让急救自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教学体系,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从基础抓起,从青少年抓起,打牢急救自救的知识技能基础,这样,全面提升公民的院前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有可靠保证。

  现在,全国人民正在如火如荼地朝着“小康”目标奋进,期盼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新生活。幸福生活反映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上,二者是两个紧密相联的幸福评价指标,弱了或缺了其中任何一个,幸福指数都是不高的,甚至徒有其名。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从现在至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将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疾病。而国内相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数量加剧上升,遏制这种势头需要相关急救自救知识与能力到位,学校基础教育责无旁贷。

  生活多美好,生命更重要。如今,敬畏生命,珍重健康,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生命关怀的历程贯穿于人生命的出生、新生儿、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临终等各个阶段,体现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情感挫折、升学就业、疾病伤痛等各种领域,而生命关怀以知识和技能为基,学校教育是重要载体,确立“健康促进”理念更应从娃娃抓起。所以,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与技能培训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加急,扎实落实!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