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不足半年后,吴奇凌突然辞去公职。作为当地最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他曾被视为当地的政坛新星。1月6日,吴奇凌向记者证实,已拿到免职文件,正式脱离体制(据1月7日《中国青年报》)。
博士副县长辞去公职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副县长的岗位几乎占用了他的所有时间,甚至忙的“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会休息、娱乐了”,尤其是当年迈父母各自重病住院手术最需要儿子守护在身边的时候,吴奇凌副县长依然无法从工作中脱身前去尽子女义务,而在体制内选择调往父母身边有希望渺茫,这才让他下定决心辞去公职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尽管他工作卓有成效,获得提升的空间很大,省市县领导也多次与他促膝长谈加以挽留,然为了年迈的父母和依靠自身的知识能力求得更大发展,他还是决定放弃体制内的各种优越,去到民营企业施展一番身手。
这种辞职的原因似乎有些让人不可思议,既不符合大道理的“舍家为国”,更不符合“小道理”的个人得失,年轻的80后,尽管有博士学位,能够成为副县长却也是很多人的梦寐以求,况且从他的工作实绩和受当地干部群众的“赏识”来看,未来的政治前途更无可估量。即便“忙里偷闲”经常回到父母身边侍奉左右,给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也不算什么严重错误,有体制内的多重保障,副县长的未来同样也不会太暗淡。用现代很多人的眼光来看,吴奇凌的这种选择显然都有些“得不偿失”。
从以辞去公职的吴奇凌直面媒体记者的回应态度来看,在是否一定要辞去公职“孝敬父母”的问题上也让他陷入过纠结和挣扎,古往今来,“好男儿志在四方”一直被世人奉为励志经典,为了家庭和父母放弃仕途显贵常常被视为“没出息”的表现,但这显然不是吴奇凌辞去公职的主要因由,从他的话语中我们更可以听出其辞职的理性甚至是周密谋划的结果,好男儿可以“志在四方”,但同样可以在父母身边尽子女义务的同时对社会有所作为,吴奇凌选择辞去公职回到父母身边,既可以与父母常伴,又能凭借自身的学历能力和在从政期间积累的“不可复制的人生财富”,同样可以在民营企业中大有作为,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政是报国,民营企业是真刀真枪地拼杀,在民营企业工作也是为国建功立业。这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吴奇凌选择辞去公职,既不是草率行事,也不是对体制内的生态有偏见,而是既为回报父母又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其可贵之处在于他把从政和辞去公职仅仅作为实现个人抱负的一种选择,而不是为贪图体制内的安逸来耗费自己的人生。而事实上有不少本能够在社会领域施展更多才华的年轻知识分子,在进入体制内之后,最终被消磨的一事无成。
显然,80后博士副县长辞职,既不可复制,更不意味着什么。但有两点却值得思考,一是体制内近乎于僵化的制度规章并不适合各种才华的施展,社会职业的多样性和挑战性较之从政职责的单一更利于有志者实现个人价值。如何淡化“官念”,让公职和其他各行业一样都能成为有志者的“演武场”,这才是我们社会应有的良好生态。其次,吴奇凌辞去副县长对官场或许是个损失,但其传承孝道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对于现实社会尤其对年轻群体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与积极意义却可圈可点,把尽子女义务和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相统一,并将其作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人生道路,无论其“德”还是“得”都远大于失,其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文明发展,显然比一副县长的贡献更多也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