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农民工讨薪何时不再成“年度大戏”?

2015年12月25日 06:50   来源:红网   曲琬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就切实做好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工作提出要求。通知要求开展好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恶意欠薪案件,让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应得的报酬。(12月24日《中国日报》)

  每到年底,“讨薪难”总是会成为这一时期的高频词汇,“农民工讨薪”也早已不是新闻。近些年,农民工为了讨薪事件能得到媒体的关注,也是费尽心思:在公园内扮演财神上吊,在路边扮演钟馗,更有甚者拿自己的生命作为威胁。这一出出闹剧看似热闹,却透露出农民工的辛酸。

  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中靠出卖体力养家糊口本就不易,再加上社会地位低下,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氛围,使漂泊的生活更加困难。其实农民工的要求并不高,只是想踏踏实实工作,拿到自己应得的那份工资。可是由于黑心老板的存在,农民工连这一最基本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年关将至之时也是这些农民工返乡之日,许多人都想将这一年的辛苦钱拿回家里用于明年的开支,可一到这个紧要关头,许多老板就玩失踪,这才导致各地纷纷上演“农民工讨薪”的“年度大戏”。

  几年以前中央对保障农民工工资在就做出过重要批示,要求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规范管理,实行标本兼治,建立防止欠款的机制和法规。近年来,各地也纷纷加强帮助农民工讨薪维权的工作。但是黑心老板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农民工讨薪”每年依旧会发生。

  为何“讨薪戏码”总是不断上演?根本原因还是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所以,要想让“农民工讨薪”的“年度大戏”下架,首先,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将对劳动者的工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其次,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监督,特别是在节日期间要做好专项检查,督促企业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最后,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要进行严厉查处,绝不姑息。此外,各地政府畅通维权的通道,以方便农民工对拖欠工资的行为进行举报,也方便相关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