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炫富是为获“尊严”和“安全感”?

2015年12月24日 14:35   来源:东方网   王羡古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任大炮”又不甘寂寞了,在一个网络访谈节目中,他突然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中国的有钱人往往缺乏尊严和安全感,而一些人之所以炫富也是为了找到“高人一等”的感觉,这会让他们感到“有尊严”和“安全”。虽然这说法乍一听似乎很有“新意”,但仔细一琢磨却让人不得不大摇其头。

  如果大炮口中的有钱人都没有安全感和尊严了,那中国的穷人岂不是更凄惨落魄?相信没有人会否认当代社会中,哪怕撇开那些“权钱交易”的存在,以及诸多“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现象,有钱人仍旧会享有比穷人更多的“资源”和“便利”。拥有大量的财富的情况下,只要你这钱来的没有问题,只要你奉公守法,何来“没尊严”和“不安全”?除非你的钱“取之无道”,或者说是钻了法律的空子赚了昧心钱,才会惴惴不安担心有朝一日被恢恢法网罩个正着。对于这样的“没安全感”和“没尊严”,不是活该吗?

  再者,炫富就能有“尊严”了?如果中国的有钱人真的如此逻辑,那笔者还真是要为他们的智商着急了。用奢侈品,用穷奢极欲的生活堆砌起来的所谓“高人一等”,跟海边沙子堆成的城堡有什么区别?跟水中月镜中花有什么区别?非要觉得这就是尊严和安全感的花,无异于自欺欺人和自我催眠。看看社会上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还有那些安贫乐道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没有多少钱,但他们从来不缺乏尊严和安全感,为何?因为尊严和安全感根本不是钱能买到的!更何况是让人贻笑大方的“炫富”?

  倘若一个阶层真的需要靠“炫富”来维系尊严与安全感,那说明这个阶层堕落了,说明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对人的评判体系出了大问题。显然,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并不存在这个问题,那些“炫富”者只是世人眼中一小撮哗众取宠的小丑罢了。大家或许会调侃他们,或者会戏谑地装出一副“羡慕嫉妒恨”的样子,但内心对这种行为是不屑一顾的。绝大多数的人,在用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和奋斗寻找尊严与安全感。

  炫富就是炫富,是一种极为低端和拙劣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秀智商和品德下线的行为。非要把这种行为跟尊严与安全感扯在一起,简直是对这两种人类生存必须的精神需求的侮辱与亵渎。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大炮这次的言论是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