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的一块玉璧最近“火”了。因为剧情需要,《芈月传》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玉璧——和氏璧。有网友吐槽,这“芈月”版的和氏璧,怎么越看越像卷筒卫生纸啊?(12月21日金陵晚报)
在《芈月传》中,芈月捧着一块圆盘式的“稀世珍宝”赞叹:“这就是和氏璧啊!”看到这里,观众想必会眼前一亮,因为和氏璧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从小到大听过、看过这一故事桥段无数遍。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相传它由卞和发现后进献给楚王。战国时期,围绕争夺和氏璧,战事纷起。赵国名相蔺相如为了保护和氏璧,上演过“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氏璧后来为秦始皇所有,又归于汉高祖刘邦。五代时,天下大乱,和氏璧如泥牛入海。
不少网友对《芈月传》里的和氏璧不认可,有说像“车轮蛋糕”;有说像“地雷”;有说像“卷筒卫生纸”;有说像“巨型宝路薄荷糖”,甚至有人说像“大药片”、“大号胶带”。其实,谁也没见过和氏璧的尊容,倒是网友在追剧中的“较真”,比和氏璧应该长啥样更值得关注。
尽管影视剧是大众娱乐的文化快餐,不可能像学术论文那般考证历史事实与细节,但是,尊重基本的历史脉络与历史事实,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尊重大众的价值判断与实际感受,既是创作者历史文化素养的体现,更是他们应有的社会责任。
曾几何时,某些历史剧胡编乱造,一地鸡毛。尤其是“手撕鬼子”、“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等“抗战神剧”中的乱象,带给人们的是历史常识的错乱。一些历史剧不顾基本史实的粗制滥造,“戏说”无底线,曲解历史、误导受众,广为诟病。这正是网友质疑“和氏璧长啥样”的现实语境。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要看到,在浮躁功利的时代,历史剧勾吊起对中华历史与文化的兴趣,引领人们从历史文明中借鉴圣贤智慧、领悟人生真谛、感受国学之美,进而关照当下,功不可没。
“和氏璧长像得卷卫生纸”不是笑话,不仅仅是对《芈月传》的“吹毛求疵”,它诉求历史剧以及所有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需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即专家所说的:“事实不虚,形式不拘”。
“戏说”或“虚构”都没问题,但必须遵循不违背历史常识的原则。从这层意义上看,如果追着《芈月传》追问“和氏璧长啥样”这样的历史细节,能倒逼文艺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民族历史,讲好中华文明,这对于传承国学、寓教于乐,善莫大焉。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