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院士”折射家风与信仰的力量

2015年12月11日 10:19   来源:东方网   梁江涛

  到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古镇旅游,在院士旧居景点,你会听到导游讲这样一句话,“古有三科两状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弟兄四院士”指的是拥有三个院士头衔的李德仁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他们是一对亲兄弟,都出生在溱潼古镇。从12月7日开始,这句话要改写为“弟兄五院士”,因为李德仁和李德毅的堂弟李德群,出现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15年院士增选名单中。(12月10日现代快报)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良好的家教氛围使得姜堰李氏子弟自幼勤学读书、尊老爱幼、与人和睦相处,一步一步迈向科学的殿堂。

  由院士的曾祖父李贞发手书于1890年的李氏家训,或许能解开李氏兄弟成才之谜: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奋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这80字的家训告诫子女,爱家爱国,勤学苦读,修身养德,奉献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华圣贤思想清晰可见,字字句句折射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一代代李氏子孙传承这样的家训,并与时俱进、发扬光大,养成良好的家风,铸就自强不息的品性,追求“兴我家邦”的理想抱负,可谓“润物细无声”。

  曾几何时,“新读书无用论”风生水起。就业形势与择业观念的变化,教育体制与高考制度的积弊,导致了一些新的现象。诸如“寒门难出贵子”、大学生甚至硕士生争相应聘清扫工、搓澡工等、“学有所长”,“专业对口”很难实现等等,人们开始质疑“知识改变命运”,甚至有的农民提出“不让孩子读书脱不了贫,让孩子上大学可能穷得更快”。固然,“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但“一门三院士”真切地告诉人们,在当代社会,读书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知识改变命运”从来没有过时,一直在生产着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正能量。面对一些新现象悲观失望,不过是“浮云遮望眼”而已。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然而,离开信仰的知识比离开知识的信仰更可怕。“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只有确立信仰,知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强盛富裕的不竭能源,才能真正成为个体改变命运、获得幸福人生的最佳途径。而信仰的第一出发点就是家庭文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门三院士”的成功,追根溯源,就是家风的成功。

  自始至终释放正能量的优良家风,不仅改变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命运,使他们能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更能引领社会风气,成为社会核心价值形成的优秀基因。面对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与浮躁功利的世风,该如何确立“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许这正是“一门三院士”的人生求索之路带给我们的启示吧!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