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农村教育不能成城市教育附庸

2015年12月08日 10:08   来源:环球时报   周洪宇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出台了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等政策。笔者认为,我国农村教育尽管近年来进步明显,但总体定位仍不明确。定位农村教育,最关键是要处理好其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关系。

  农村教育更是社会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之间一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跟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类似,中国社会各类型资源往往都向城市集中,最为明显的是政治经济中心北京和南京。在教育领域,集聚效应也较为明显,历朝政府大多在京城和府、州、县的中心城市开办官学,通过科举制度组织大规模招考。尽管如此,由于以书院制度为代表的民间教育系统相对发达,能为官学做有效补充,农村教育问题并不突出。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民间教育机构往往离府州县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建在城市边缘甚至高山之上,可以覆盖到一些偏远乡村。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农经济受新生产方式冲击而瓦解,人口往城市聚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城乡教育差距也越拉越大。在这一背景下,陶行知、黄炎培等民国教育家发起乡村教育运动。陶行知提出,乡村教育必须以农村生活为内容,它要求学生不能只会读书,还要能适应社会、发现社会、改造社会。然而,这些教育家的努力抵不过整体社会的变迁。农村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以星罗棋布的民间私学形式存在,现代化的冲击加上民国期间战乱频仍,书院制度和民间私学开始走向凋敝。从这意义上来看,城乡教育的失衡并非完全是城乡二元结构管理体制出现造成的,也是千百年的历史积弊。

  农村教育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若想实现农村与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我们需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对农村教育重新定位。首先要确保农村教育不能成为城市教育的附庸和补充,总的原则是——农村教育的总培养目标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但具体的课程设计可以参考农村特定的环境。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共分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级进行管理。国家规定的课程由中央统一指定编写。地方课程则是由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特点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对国家课程构成有效补充。目前,国家课程已能覆盖到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但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得不多,无法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以湖北为例,在义务教育阶段(有条件的地区可将试点范围扩展到中职教育),各地可结合自身地理环境,开设特色课程。比如,恩施山高林密,地广人稀,耕地多为酸性土壤,富含硒性元素,特别适宜种植土豆等经济作物,可考虑开设相关种植课程。江汉平原水网密布,可以开展小龙虾养殖、水稻种植的课程。

  让农村教师能安居乐业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在增强农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上下功夫。只有农村留得住老师,农村教育才发展得起来。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当老师,主要是因为农村学校往往没编制、收入低、居住条件差。我国现行的是2001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城市、县镇和农村分别规定小学生师比为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为13.5:1、16:1和 18:1。这一编制标准以压缩编制和效率优先、城市优先为导向,与我国广大农村地广人稀、生源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较小、成班率低,存在大量村小的实际情况严重相违。为此,政府应推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适当向农村倾斜,适当放宽贫困、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配置标准。

  收入问题则需要中央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有关政策积极解决,至于农村最偏远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特岗计划”。“特岗计划”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简称。该计划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005年,中央财政开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计划”。过去十年间,“特岗计划”累积公开招募50.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覆盖中西部22个省(区)的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该计划总体进展不错,但今后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更加及时地调整资助金额。

  “特岗计划”的资助毕竟是以3年为一个周期。若想让年轻大学毕业生在农村扎根,安居工程不可或缺。政府应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教师周转房和安居房计划。安居房所需土地应当由国家统一划拨,按照统一施工标准。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农村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前往城市顶尖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交流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空间。

  防止城市学校成为收割机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还有两个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是要避免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高中,一味注重升学率的提高,牺牲素质教育,集中有限教育资源,拼时间大打“消耗战”。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少对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的“高考工厂”,导致学生考分上去了,综合素质却下降了。对此,我们要为农村地区学校配备更多教学设备,确保这些学校物理化学课程的质量更高,音体美课程开得出,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出台适用于农村素质教育的硬性要求。

  另一方面,我们要出台政策,防止城市名校掠夺农村学校生源,避免城市教育成为收割机。现在很多城市名校争相拿出优厚的教师待遇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吸走农村地区不少优秀老师和学生。(作者是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本文由曲翔宇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