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法律必须为“杯剧”的3岁女娃撑伞

2015年12月01日 07:29   来源:红网   高创

  28日,正值周末,3岁的女孩阳阳(化名)跟着父母到成都崇州街子古镇玩耍。在一个杯子专卖店里,阳阳摔裂了一个杯子,店主喊赔25元。这对父母认为店家“强买强卖”,爸爸一巴掌打在阳阳脸上,说“杯子不要,把孩子赔你”,头也不回转身就走了。在分离9小时后,民警和好心人将小女孩送回在成都的父母身边,父母依旧只是埋怨店家讹钱,对女儿漠不关心。(11月30日《华西都市报》)

  原本欢乐无限的古镇游,因为一只杯子的滑落,让3岁女孩阳阳美好的游览记忆幻化成不可磨灭的时光梦魇。一只杯子引发的悲情故事渐次深入,当父母的冷漠层层加码,社会的痛感亦在缓缓叠加。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暴戾的爸爸、气愤的妈妈、质疑的外公,与之“格格不入”的是,负责的警察、热情的好心人、理智的店主,这样的场景交织在一起,让人既爱以恨。而小女孩所能体会到的,或许也是寒冷与温暖交错的肤感。

  抛弃幼女,本就不可容忍,而如果要历数这对父母的“罪责”,起码不下三宗罪:推卸不担当、暴力打孩子、冷漠遗弃幼女。为人父为人母,当以身作责,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谙世事的3岁小女孩不小心坏杯子,父母作为监护人理应主动担责,一来为孩子树立榜样,二来消解孩子恐惧,而所谓的向商家赔偿反倒是次要原由了。

  当这样的令人痛心的事件借由媒体展露在公众面前,社会上一边倒的谴责,当然谴责的声音当中更多是对父母的理性批评、对孩子的生活忧虑。正如网友所言,这样对待孩子的父母莫非不是亲生的?抑或是重男轻女思想作祟?怀疑归怀疑,揣测归揣测,但父母的暴戾与冷漠却是令公众寒了心。25元不愿赔转而掌掴遗弃孩子是个个案,其引发的却是一场集体的思考,未成人权益保护是个沉重的话题,解围深陷“杯剧”的3岁女娃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道德与法律的渗透力。

  吃一堑,长一智。如果跟头摔的轻,爬起来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痛,所以,仅仅靠道德谴责、父母自律恐怕还不足以让“不要杯子赔孩子”的家长反省。于是乎,刚健的法律必须发挥其强制与震慑作用,为懵懂的孩童撑起一把有力度的保护伞。既然《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条清缕晰,那就应当对号入座一一追责,对遗弃孩子的父母是惩戒,对社会也是一种警醒。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绿茵女娃,需要更多关注    2015年07月21日
  • ·美菲玩的是法律上的“障眼法”    2016年07月22日
  • ·铺好法律基石意义重大    2016年06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