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碜”局机关需要“去道德化”评价

2015年10月29日 10:59   来源:中国青年网   

  湖南炎陵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被曝“最寒碜”:办公楼是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两层砖木旧瓦房,墙壁大都没粉刷,有的窗户是纸糊的,十几间办公室只有一台座机,冬天用火盆取暖,院内无厕所……这么一个“寒碜”的机关,在为民办事上却一点也不寒碜,该局已经连续14年获评县文明单位。(10月27日《株洲日报》)

  很容易理解在面对这则新闻时,公众舆论所呈现出的复杂情绪。一则,这般无厕所,连窗户都用纸糊的县经信局,置于豪华办公楼屡见不鲜的大背景下,难免让人产生“道德审美”上的亲近。事实上,在媒体的报道中,该办公楼也本就是以正面典型而出现的。二则,随着社会整体物质标准的提升,尤其是在有着某种前车之鉴的“阴影”下,如河北大名县曾经的“最破办公楼”却走出了一名腐败书记,这样的正面典型又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逆反性质疑:是否是一种刻意的秀,能否经得起考验,它与在其中办公的领导的廉洁程度又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上述两种反应都属正常,但这些直观感受是否足以真的能够公平衡量一座“最寒碜”局机关的全部真相?很显然,这些都仍是一种表面化、浅层次意义上的道德化评价。众所周知,无论是广受诟病的豪华办公楼,还是类似的最寒碜局机关,至少在外表上,他们都属于一种例外,意味着一种非常态。如果说豪华办公楼突破了人们对于政府办公楼的接纳标准,那么,一座40年前的“最寒碜”办公楼在今天,又何尝不是对正常的“民众标准”的背离?40年不建新办公楼其中所体现出的简朴意识,当然应该被肯定。但在今天,这种极端化的简朴“标准”又是否仍具有可复制性?

  我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是,报道中提及办公条件如此简陋,是没钱吗?所给出的否定回答依据是:“其实,该局每年经手投入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就有两三亿元。”这样的依据看似让人信服,但却不自觉的蕴藏着某种逻辑缺陷。一个部门经手多少公共资金就必然与办公条件存在关联吗?难道一个部门的办公楼标准要与它所经手的资源多寡为准?这般认知岂不是坐实了“部门利益”的正当性?

  所以,由最豪华办公楼到最寒碜的局机关,这类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真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办公条件乃至办公楼的建设标准,是否真的受到制度化的严格管控?为何同一个地方的政府办公楼在现实中会相差如此之大?诚然,靠着部门领导的“节俭”,可以沉淀出一个最寒碜的办公楼,但那些最豪华办公楼的诞生,又何尝不是领导意志的产物?

  官员也好,政府办公楼也罢,仅靠外表来对它们获得某种真切的“识别”,从来就具有太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近年来一些官员的“意外”落马,某些最破办公楼“真相”的暴露,都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当我们从正常的渠道了解官员和办公楼实情的机会越少,就越会迷恋这种从外表出发的道德化判断,要么陷入盲目的抒情,要么变成完全不信。要避免这样的两极化,只能让制度化、常态化的权力监督运行体系来说话。或许,任何的例外和非典型,都值得多思量一番,我们终究也只能从确定的制度安排中,才能获得对于权力运行的稳定期许,一座“正常”的办公楼的获得,同样如此。(朱昌俊)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