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歌唱家于文华发布微博称,曾创作《江姐》《敢问路在何方》等经典作品的词曲家阎肃,在空军总医院因病逝世。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多家网站仓促发布和推送了相关新闻。然而,阎家人很快证实,这又是一则名人“被去世”的乌龙新闻。尽管阎家人事后表示不会苛责假消息发布者,但这起风波无疑值得媒体从业者深刻反思。
如果那些网站在发布阎肃的死讯之前,花几分钟给当事人家属或医院打电话核实一下,何至于因为发布乌龙新闻而被舆论谴责?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新闻网站热衷“首发新闻”已到了非理性的地步,它们甚至直接将“首发率”与编辑的考核挂钩。在这种畸形体制下,很多网站编辑缺少基本的专业素养,而是时刻想着先于竞争对手发布重大新闻。
抢发乌龙新闻,首先暴露了一些新闻网站“把关”不严的问题。为何传统媒体出现乌龙新闻的概率相对要小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媒体有更完善的“把关”机制——从记者采写报道到编辑编审、校对校稿、签发人签稿,一般有很多道防范新闻失实的关口,有些重要新闻甚至还需要报社编委、总编等层层“把关”。但一些新媒体为了“抢新闻”,简化了审核、把关的流程,因此容易让假新闻蒙混过关。
其次,抢发乌龙新闻还暴露了一些网站热衷于“复制—粘贴”的弊端。细看各网站关于阎肃“被去世”的新闻,有几个网站所用的文本一字不差,显然是从别处直接“拿来”的。这种“一家出事,全网遭殃”的格局提醒各位网站编辑,即使某个影响力很大的门户转发了某个消息,也不等于该消息就一定没有问题。在确保新闻真实的问题上,哪怕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也很容易出事。
此外,新闻网站还要意识到,自己与自媒体、社交账号是有区别的。一个人在自己的社交账号或自媒体发布一则失实消息,传播范围是比较有限的;但如果新闻网站转载了该消息,就会让网友以为该线索得到了核实,进而加剧假新闻的传播。而且个人在发布假消息之后,删掉相关消息并诚恳道个歉,只要不是故意造谣,一般都容易获得大家的谅解;但媒体即使删掉了不实新闻的链接,依然会损伤自身的公信力。
每次有媒体发布乌龙新闻之后,都有网友呼吁要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惩罚。这种惩罚当然很有必要,但加强自律更为关键。毕竟,只有从内心深处守住真实的底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担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职业操守,才能从源头上当好网络空间里的“把关者”。
当然,出现阎肃“被去世”的乌龙新闻,该反思的并非只有网络媒体,所有媒体人都要引以为戒。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信息纷乱复杂,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虚假信息的陷阱。无论身处新闻传播的哪个环节,都要时刻拿职业规范来要求自己。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