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微博“贵州高校那些事”发布消息称,贵阳中医学院公布了校庆50周年校园景观认捐物品一览表:升旗台30万,香樟树一万一株,银杏四万一株,浮雕文化墙200万。这些认捐的景观将用捐资者的名字命名,工程则分为校庆后施工和近期完工两个项目。记者采访证实了事情的真实性。(10月21日《贵阳晚报》)
校庆认捐其实不新鲜,不是贵阳中医学院的发明创造。校庆之际,全国有不少高校都以认捐的方式,为校友提供捐赠选择。今年5月,浙大3000多张体育馆的座椅,以每张人民币5000元认捐出去。该校在回应舆论质疑的时候说:认捐实际上是校友自愿捐款给母校,校方提供不同实物作为载体,为捐款校友留作纪念,这个过程并不是售卖。
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同时有一定问题。这样的道理只能建立在绝对自愿基础之上。问题是,认捐的校友中固然有自愿的,也会有不那么自愿的。一般情况而言,校庆时候,学校会事先列出名单,能够上名单的,虽然都是校友,却不是什么校友都有资格的。要么是功成名就的官员,要么是头衔众多的专家,要么是富甲一方的老板。有多少学校会邀请碌碌无为的校友来喝一杯“校庆酒”,吃一口“校庆宴”?
这样的认捐也就注定很难是真正自愿。对于有幸成为嘉宾的校友来说,他们早就知道进入名单不是免费午餐,需要对母校有所表示,这个表示不是空口说白话,盛宴不是免费的午餐,走的时候带走的纪念章、通讯录也不能“空手套白狼”。在这个大家都是明白人的时代,成为校友嘉宾就需要明白明白,就需要表示表示。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认捐的。而这种认捐就有可能只是为了面子而认捐,让自愿认捐变了味道。
即使抛却心不甘情不愿的认捐不说,真心实意的认捐也未必都不存在问题。假如说认捐的是一位商人,那绝对没有问题,资金是自己的捐多少是人家自己的事情。问题是,那些被邀请来的专家校友,官员校友,他们认捐的好几万,甚至是几百万,真的是从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吗?专家有可能要张发票,凭着自己在单位的权威公款报销,这不就违反了财务管理制度吗?官员有可能安排有求于自己的商人赞助,这不就是腐败交易吗?
而且,即使认捐是自愿的,资金是自己的,也还存在一个攀比的问题。同样是混出了名气的校友,人家认捐了200万的一堵墙,你却认捐了5000元的一把椅子,这不丢人吗?校庆更应该是纯洁的,无论是混出了模样还是没啥建树,都只是校友,都只是一起回忆那时的青春年少。
校庆活动何时走出“利益索取”境地,告别变了味的利益狂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