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挽救被踩踏的“粉色田野”需“疏堵结合”

2015年10月21日 15:18   来源:中国江西网   上官鹏

  这些天,位于上海金山区吕巷镇一片烟粉色的粉黛乱子草花田意外走红,不少市民组团前往探访美丽的田野。然而,短短几天时间,成片的粉黛乱子草花田被踩秃,梦幻花田已经面目全非。经过上个双休日,这片花田的主人单先生发现,部分植株的根部被践踏后受损严重,可能明年无法再发芽生长。为了自救,10月19日单先生安排收割机进场,将受损最厉害的8亩粉黛乱子草提前收割。(10月21日 澎湃新闻网)

  面对蜂拥而来的游客,面对被踩踏的一片狼藉的“粉色田野”,田野主人安排收割机进场,把美丽“一铲而光”,我们在为“粉色田野”惋惜的同时,也在思索着该如何挽救剩下的“粉色田野”。

  笔者以为,挽救“粉色田野”首先要提升游人素质。“公路上横七竖八地停满了车辆,有人甚至把车开上了绿化带;田野的乡间小路上,到处都是游客随意踩踏留下的脚印;粉黛乱子草植株破损严重,东倒西歪;除了站着拍、坐着拍、有人还躺着拍,还有的人甚至拔下几株拿回家,或是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以上的种种表现,都是游人素质低下,不注意保护他人私有财产的结果。希望大家在朋友圈晒图,晒“粉色田野”的时候,能够在下面也注上“美丽因你而美,不要随意踩踏”的提示,也希望如今的宣传报道,能引起“到此一游”的游客警醒,提升自身素质,文明出行。

  其次,挽救粉色田野,要“疏堵结合”。从“粉色田野”意外走红,到“粉色田野”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赏,毫无防备的种植管理者,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游客”,显得手足无措,面对此情此景,加强对游人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疏”,就是既要满足游人的游览需求,又要很好的保护“粉色田野”,这就需要在“粉色田野”间铺设观赏绿道,引导游人有秩序文明观赏。“堵”就是要加强管理,在“疏”的基础上,堵住游人随意停下的车辆、堵住游人随意踩踏的脚步,堵住游人“顺手牵花”的双手。而这就需要“粉色田野”建设停车场所、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游人管理,甚至可以考虑将“粉色田野”建成景区,供游人参观游览。这样既能加强对“粉色田野”的保护,又能满足游人的观赏欲望,还能给花田主人带来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文明出游,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杆。希望“粉色田野”能够更加美丽迷人,也希望田野的管理者能够“疏堵结合”,把“粉色田野”建成供游人观赏游玩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屈波)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