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幼儿园“离谱作业”是留给爹妈的“陪伴课”

2015年10月16日 13:51   来源:中国江西网   郭恒羽

  十一小长假过去快一周了,成都的李女士终于舒了一口气,找到两个广告公司的专业美编,她总算完成了孩子的假期作业。“这种作业是不是太变态了?根本是考家长。”李女士在朋友圈里愤愤吐槽道,“有时候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上班之余就把心思花在完成娃儿作业上了。”(10月15日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教育风潮的主体化,幼儿教育也成了教育话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然而随着女性的逐渐自主,“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逐渐被取缔,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担当着同样的角色,造就了幼儿教育逐年“幼龄”化,处在天真年纪的“小娃娃”被迫背上书包“上学堂”,在不该离开爹妈的时候被强制“托管”,这也是“幼儿园”的别称“托儿所”的由来,那么在心智成长的最佳时期,没有父母的陪伴,究竟对孩子造成了“几万点”伤害呢?

  青少年犯罪率逐年递增,价值观走位,除却社会诱惑多,新媒体时代负面影响蔓态势严峻,最值得考究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关怀,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着“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尴尬,将孩子交由父母看管,或者尽早的送入“托管班”,幼儿心智的养成成为了家庭之痛、社会之殇。因此,笔者认为,部分幼儿园布置的“离谱作业”,确实是一次“拼爹娘”、“拼关爱”、“拼陪伴”的有益尝试,幼儿能力有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留给父母”的作业,则是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共同完成”,而在大多数作业的完成要求中,均已注明,对此心存抱怨的父母实在应该反思。

  虽然“离谱作业”呼声不高,但“父母陪伴”却不得不上纲上线,“子女不孝”可以入法,“父母不陪”也可由政府介入,做出一定要求,养育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工作之余陪伴孩子也无可厚非,幼儿园的“离谱作业”只是未能把握好度,把作业留出了父母也难以驾驭的“高度”,也确实应该反省,其实增加“关爱”可以通过园内互动、和父母的一次出游等立意明确的活动实现,让“作业”更接地气,更容易被接受。

  教育是国之根本,幼儿的培育是为教育夯实根基,含糊不来,相关部门应针对幼儿教育制定相关办法,在大力约束的同时为幼儿教育提供保障,在保护“美丽心灵”的同时端正其价值观,同时呼吁广大“父母”勿要因为“钱途”而失了“陪伴”,对于孩子而言,最好的生活就是“有爱的生活”。父母应正视“离谱作业”背后的“陪伴呼唤”。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