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三板切勿染上证券市场“散户病”

2015年10月15日 07: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吴黎华

  新三板市场挂牌的火爆和二级市场流动性的匮乏,正在形成愈发鲜明的对比。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旨在为初创型成长型企业提供长期融资需求,但在当前新三板市场中,投资者包括做市商赚“快钱”的心理与整个市场的定位严重不匹配。

  从去年年底开始,新三板在一夜之间成为“暴富”的代名词:一些企业刚一挂牌身价就开始暴涨,一些动辄一日暴涨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协议成交更是刺激着投资者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垫资开户大行其道,整个市场涌入了大量本不在适合投资者范围之内的“投机者”,制造了整个新三板市场的虚假繁荣,而随着A股市场泡沫的破灭和对于新三板准入监管的强化,这一虚假繁荣又迅速破灭,整个市场成交量坠入低谷。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本应为市场流动性提供者的做市商,严重偏离了赚取买卖价差的获利模式,一些券商以做市为名行自营之实,直接卖出低价库存股获利,在市场下跌时,做市商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不计价格地抛售做市股票,而引发本来就流动性不足的新三板市场股价雪崩式下跌,最终导致整个市场陷入流动性枯竭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做市商不仅没有成为市场“稳定器”,反而成为追涨杀跌“大散户”。

  众所周知,新三板作为场外市场,同沪深交易所有着不同的定位。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组成部分,有着庞大数目的新三板市场旨在更多地为初创型、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需求,而这些企业大多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弱,甚至盈利模式和前景也并不明晰。这就决定了这是一个成长性、高风险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中,需要的是具有长期判断能力,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信心的投资者,而不是追涨杀跌的散户。客观而言,新三板市场短线交易的繁荣不应当成为整个市场和管理层追求的目标,具有合理流动性以及稳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者才是市场健康发展前提。即使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频繁的短线交易和股票价格暴涨暴跌也容易引诱其沉浸在资本市场牟利而不把重心放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上,重蹈一些创业板公司的覆辙。

  实际上,当前新三板市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市场定位和投资者包括做市商赚“快钱”心理的严重错配。企业需要的是长期股权投资者,市场上却充斥着渴望一夜暴富的投机者。这种错配导致了如今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困境,还有可能使挂牌企业定向增发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实际上,一些新三板企业的定向增发纷纷流产,已经显示了这个迹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繁荣新三板交易并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对于管理层而言,怎样通过包括分层机制等制度完善,为市场引入更多的长期投资者,优化做市商交易制度,让市场本身能够遴选出优质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打破沪深交易所以散户为主导、追涨杀跌的中国证券市场痼疾,让市场定位和投资者构成相匹配才是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