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出租汽车仍实行许可管理,政府要继续对总量进行控制。交通部法制司副司长魏东表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网约车”的车辆和驾驶员都有一系列要求;其中,车辆必须要有营运资格。(10月12日《人民日报》)
出租汽车仍实行许可管理的原因是什么?专家称管制是纠正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在当前,市场还没有放开管制,就先担心市场失灵。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前放开管制的行业都不敢放开,经济又如何发展?这实际上是因噎废食。
更荒唐的是,有专家以美国70年代末一些城市的失败经验来作为管制的依据。中国当前大中城市的发展水平与美国一些城市70年代末的发展水平不可能相同,城市规划、人口数量、收入水平以及出行习惯等也千差万别,美国的经验能符合中国的国情吗?
管制是担心专车数量过剩,影响从业者收入,引发服务质量下降等。实际的情况却是,在出租汽车实行许可管理的条件下,打车难早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的普遍现象。高峰期“一车难求”,雨天更甚。一二线城市,出租车大多喜欢在外环跑,因为那样跑得快,时间又短,一单下来几十块上百块就有了。闹市区出租车不爱去,一些相对较挤的路段出租车在高峰期不愿去,拒载是普遍现象。
在“一车难求”的背景下,市场上黑车很多。平常在路边或公交站呆会儿,就有私家车开过来问,要去哪。一些黑车,还发名片。名片上写着“包车、机场接送,代驾”等,有些名片上还有二维玛。黑车多说明市场存在大量的需求。
市场存在大量需求,而供给不足。私家车当专车正好弥补了市场的不足。私家车当专车,数量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挣这个行业的钱。一部分私家车当专车也仅仅是为了上下班时间,顺路挣点零花钱而已。既然上下班时间出租车本身就不愿意走那些拥挤路段,这些私家专车对出租车的冲击也是有限的。同时,专车因为是网络预定,有信用记录,服务不会比存量出租车差。市场必定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私家车当专车反而会促进出租车行业服务的进步。
私家车当专车,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过剩,而在于如何管理。私家车当专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发生事故、保险、税收等方面的问题,要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而不是实行许可管理,从总量进行控制。在大中城市出租车总量不足,“一车难求”的情况下,做出管制的决定,只能说明在制定政策的过程当中,考虑更多的是监管部门的权力问题,存量出租车司机的利益问题,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真实需求,更没有考虑到广大市民出行的方便问题。
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是依靠管制。相反,通过市场的自身调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可以产生更好的服务,真正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方便。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