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青春的尾巴,也是走向社会的缓冲期。很多人匆匆而过,留下不少遗憾。新一批大学生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对于他们,学长们有哪些忠告?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大学里,82.0%的受访者心存遗憾,8.8%的受访者没有,9.2%的受访者觉得不好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那些毕业后回过头看大学生活的人来说,“遗憾”或许是一个高频率的词汇。没有好好学英语、没有做过科研、没有好好交朋友、没有好好泡图书馆、没谈过一次恋爱……,对于这些“遗憾”,每个人的感受或许不一样,一个人的“遗憾”或许正是另一个人的“充实”。对比如今回首大学生活时所产生的“遗憾”,当初身在其中的我们或许感到的却是不一般的“充实”。这不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产生的视角差异,或许还跟离开校园走向更加光怪陆离的社会时所产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有关。
对刚刚跨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他们或许仍旧沉浸在军训所带来的别样体验中,而更加正式的大学生活则会在军训结束后如期到来。一般而言,四年的大学生活,是在崭新的环境、崭新的体验和崭新的人际关系中构建一种仅次于踏入社会的人生储备体系。学业的精进、生活的琐事、情感的碰撞乃至人际关系的构筑,投射在个人人格型塑和自我发展的画布上,出现飞白是不可避免的,更该对甚至可能出现的败笔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不等同于社会,但大学显然是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十七八岁的青涩少年,经过四年的大学摸爬滚打、爱恨歌哭,经过知识充实与经验储备,在“社会化”的道路上渐次成长。在大学生活中浸淫的人儿,无论是知识技术突飞猛进的“学霸”,还是吊儿郎当无所事事的“学渣”,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积累人生经验,此一时,你的“充实”得到他人的艳羡,他的“不务正业”遭受指摘;彼一时,你的“充实”或许无意中埋下了“遗憾”的种子,而他的“不务正业”或许正在为人生储备下丰厚的积淀。然而,无论是你的“充实”还是他的“不务正业”,都是你们对大学生活的人生体验。多少年后你们蓦然回首,看见那个青涩的少年,喟叹“留下遗憾”的同时是否能够体验“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力感呢?
大学不过是人生的一段路程;要知道还有不少人根本没有机会享有这段路程,不论这路程是坦荡如砥还是荆棘遍布。没有机会享受这路程的人,人生并非因此而残缺,他们只是以另一种方式积累人生体验。对于享受这段路程的我们,走过这段路程后即便你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来炫耀的本钱,你仍然收获了沉甸甸的人生经验。至于那学业上的精进,人生视野的拓展,疑惑是情感上的累累硕果,是否可以这么说,你的大学生活是充实的,是多彩的,即便你同样留下了令自己唏嘘的各种“遗憾”。这些所谓“遗憾”,是我们从现在的体验看待彼时的人生,而彼时的我们正在为我们的“充实生活”而挥斥方遒。
“大学遗憾”是“过来人”的人生体验。我们为当初的“遗憾”而唏嘘不已,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前车之鉴”来给新生们提个醒儿。这些心意都是好的。然而,我们无法将我们的大学体验直接移植给正在踌躇满志的新生,我们也无法替代他们筹划他们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本就是一种生活体验,这种生活体验需要每个人身临其中亲力亲为,即便我们有过一种“大学体验”,但那只是我们的体验,甚至我们的“遗憾”在他们眼中是否成其为遗憾,都是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也是。作为一种人生体验的大学生活,有欢欣也有悲苦,有充实也有遗憾,然而不论这种体验的内容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体验要靠自己亲身体会,仔细品味。在最美丽的青春时段,那些充实而又虚空的、悲苦而又欢欣的大学体验,将成为难以磨灭的青春记忆和最值得珍视的人生宝藏,包括那些独一无二的“遗憾”。
(责任编辑: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