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申办亚运“独孤求败”,社会要多想“静静”

2015年09月18日 07:58   来源:红网   徐林生

  “独孤求败”的杭州,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地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主办权,值得祝贺。这将是我国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城市,此前北京、广州已分别举办过。加上2019年男子篮球世界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未来10年是我国举办国际大型赛事的黄金时期。

  对杭州市来说,如何立足长远规划好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及监督机制等,确实应尽快列入日程。而立足全国,放眼世界,笔者认为申办国际大型运动会的“临界点”已出现,有必要让有关各方少点冲动,多想“静静”。

  首先,我国国情不容许我们不断申办国际大型运动会。自从北京举办1990年亚运会以来,除了男子足球世界杯以外,我国已成功举办或即将举办几乎所有的重大国际赛事。这些重大赛事的举办,对我国体育事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际形象有巨大推动作用,影响深远。但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投入巨大、举债过多、挤占民生投入的实际也不容忽视,甚至赛事刚结束、官员进牢房的情况也不鲜见。公众对举债过多办国际赛事的怨言其实已有逐渐增多趋势,广州举办亚运会留下的2100亿元债务就曾引发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等有识之士的公开质疑。引人关注的是,这边厢亚运会主办权刚到手,那边厢“杭州亚运花费超广州亚运”的新闻已出街(9月16日人民网)。这不可能不影响社会公众的观感。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扶贫助困任务十分艰巨,总体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可能改变。与此同时,另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官员追求政绩、发达城市间攀比、政府花钱约束少等因素影响,有申办国际大型赛事愿望的城市应该不在少数,这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原因“你懂的”。这几年,已有专家学者在反思:我们是否应该不限制地申办国际大型运动会。此番杭州申办亚运会成功后,可谓“功德圆满”,从民意和国情的角度看,抑制发达大城市申办国际大型运动会冲动的“临界点”已出现,除非男子足球世界杯,否则,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已无大力推动申办工作的迫切需要。

  其次,国际性运动会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各国政府对申办兴趣也明显减弱。国际性运动会“光环”日益暗淡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举办开支越来越高,攀比心理蔓延全球,各国经济发展面临长期困难,主流民意反弹越来越明显,在此情况下,“敬而远之”是许多国家的现实策略。从广州、杭州无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获得亚运会主办权,到越南“不顾面子”放弃到手的第18届亚运会主办权;从北京冬奥会只有两个申办城市,到巴西里约2016年奥运会筹备工作曾引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无不说明国际大型运动会在不断“贬值”,公众审美日渐“疲劳”,有申办意愿的国家越来越谨慎,这个时候,如果我国某个城市提出申办某个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分分钟可能成为“独孤求败”的“接盘侠”,接下的可能不是一个“香饽饽”,而是一个“烫手山芋”。

  由于有奥运圣火回家的美好主题,希腊雅典获得了2004年奥运会主办权。但是,举办过程投入巨大,造成政府财政赤字长期高居不下。随后希腊陷入危机泥淖,至今难以自拔,与举办雅典奥运会不无关系,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笔者认为,我国体育事业最高决策机构,应该重新评估,立足长远,制定一个申办国际大型运动会赛事的远期规划,统筹兼顾,照顾民意,适时有度地制定申办远景目标,理性抑制一些发达大城市可能过于冲动的申办意愿。这是基本国情所限,也是回应民意的现实需要。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