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救命药断供”需建立预警机制

2015年09月16日 07:14   来源:西安晚报   武洁

  物美价廉本应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比如专门治疗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本是一盒不到8元的普通药,但因为医院中难觅踪影,黑市上被炒到4千元,相当于正常价格的500多倍。(9月15日《西安晚报》)

  从抗癌药到罕见病用药,廉价而又好用的“救命药”,却频频遭遇短缺甚至断供,由此而引发药品短缺危机,不仅隔三差五便要上演,甚至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廉价好药何以短缺,又该如何保障救命药的供应,是必须深思的问题。

  不可否认,救命药短缺,“廉价”固然是个重要原因。假如廉价药生产不赚钱甚至赔本,断供自然是迟早的事儿。不过,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的确还不只是廉价这么简单。事实上,药品短缺问题如今已被世卫组织视作全球性挑战,就连美国的卫生体系也同样时常受到药品短缺的困扰。而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100种药品短缺的原因追踪来看,除了价格因素之外,市场监管与整合、制造商合并、原材料供应、产品召回等,都可能成为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尽管国内药品短缺的原因,可能有自身独特市场因素,但对于药品短缺具体案例的深入追踪与原因定位,无疑是有效应对药品断供的重要前提。

  救命药当然不能太“廉价”,而必须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以刺激生产,保障供给。但除了价格因素之外,救命药的其他断供因素,也同样不应忽视。从国内药品断供的案例来看,供应商的数量过少,几乎是个共同特征。可以设想,即便利润尚可,过度依赖个别供应商也仍然意味着高风险。一旦供应商出现策略和产能调整,甚至只是升级一下生产线,都可能导致药品断供,这类案例也的确发生过。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障药品供应安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常识,当然不应违背。那些供应商过少的救命药,断供危机其实始终如同一柄悬而未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外,信息传递的不畅甚至误导,同样可能成为药品断供的诱因。保障药品供应安全,确保信息的透明传递,也就至关重要。而随着信息化与互联网的发展,应基于医院购药与药企生产的现有数据,对药品供需关系进行预测,从而更有效的指导供需匹配,防范供需脱节。

  在这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采取措施,与制造商合作以防止或减少药品短缺的影响。这些举措包括提前通知、加快检查和灵活管理,并计划在日常医疗系统中建立透明度更高的供应链监控制度。通过对比订单、库存和每月消费水平,对药品供应情况始终能够保持警觉,适时提供药品短缺的早期预警。不仅如此,在没发生药品短缺时储备重要物资,未雨绸缪,确定后备供应商,寻找合作伙伴,以便在药品短缺时期进行合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些经验无疑值得借鉴。

  基于此,药品断供的背后,其实有着综合性因素。面对廉价救命药频频曝出的断供危机,唯有加强医疗系统用药信息的透明度,建立未雨绸缪的预警机制,完善药品供应与应急体系,才有望从根本上化解危机。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