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杭州车牌靓号“非故意放出”是何意

2015年09月14日 10:41   来源:东方网   司马童

  从9月11日晚开始,一条消息在杭州人的朋友圈、论坛悄悄传开:“杭州车牌放靓号了!”许多市民为此兴奋不已。截至次日下午,一篇与此相关的论坛帖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4万。不过杭州车管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没有“故意放出一批靓号”的说法。(9月13日《现代快报》)

  满屏“888”,人人都能选?根据网友提供的“可用车牌查询结果”截图,ABQ888、ADP888、AA333K等都处于可用状态,且已为杭州车管部门确认属实。惊奇不止于此,有网友称,“这些靓号以前都要通过关系或走拍卖途径才能获得”,而相关部门却并不认同此乃“故意放出”。这么一来,语焉不详的“杭州车牌放靓号”,似乎让人步入了“迷魂阵”。

  “车牌放靓号”会不会是“镜花水月”和“空心汤圆”?记者从杭州市石祥路一家丰田4S店的工作人员处得知,近日就有两位在该店上牌的顾客,幸运地选到了888和555的连号车牌;另有一名网友也随之在网上“激动地宣布”,自己拿到了666的连号车牌。但即便如此,笔者却依然要说:这突如其来的“靓号幸福”,倘若给不了明明白白“幸福理由”,有意买车的市民,最好还是且慢喜不自禁、兴奋不已。

  车牌选号满屏“888”,车管部门为何仍一口咬定“非故意放出”?依我之见,这可能恰恰是有关部门的收放自如、进退有道。从杭州在线检索看到,杭州车牌实行限牌以后,一牌难求日益显现,在去年8月,其申请人数已达20多万人,中签率仅为2.7%;为满足部分车主对车牌的竞拍需求,杭州还设立了相应的小客车调控网站,通过网上竞价的方式拍卖车牌。换言之,如果不是今后所有的车牌靓号都应“放出”任选,那么市民眼中偶尔一次的“车牌放靓号”,当然不仅要模糊它的“靓号说”,而且要努力淡化它的“故意放”了。

  满屏“888”,别设“迷魂阵”。对于车牌靓号的突然间集中“放出”,为打消靓号会被黄牛“兜走”的公众疑虑,还“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人获靓牌”的若干明证,网上至少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称这是反腐倡廉、力纠“四风”不断引向深入的体现,一些人的不再“敢挂”和“敢卖”,使得靓号逐渐开始“回归了民间”;也有声音称,这未必不会是车市疲软之下,为了提振市民购车热情而打起的一支特殊“强心针”。

  “反腐论”也好,“强心针”也罢,有人或许觉得,只要车牌靓号“人人能选”不就行了。我却以为,不廓清车牌靓号“非故意放出”究竟为何意,这种短暂的“靓号狂欢”,非但没有多大实质性的积极意义,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一种极具迷惑与诱惑的“钓饵”,想放时放出些许,要收时马上收紧,这不叫吊人胃口的“迷魂阵”又叫什么呢?

  值得一提的是,靓号“迷魂阵”,也不仅仅现于“放”或“不放”间。譬如,杭州车管部门不认同“故意放出靓号”,称只是老百姓比较偏爱一些数字,投新号到选号池时,会考虑百姓的喜好;且由于号段的原因,某些车牌数字连号率比较高,会给人“一大波靓号来袭”的感觉。但是,对于何谓“靓号”,湖南岳阳的标准是,尾数类似于“888”、“666”的“靓号”,均需依法实施公开拍卖。由此看来,不弄清“靓号任选”的真实目的和用心,这满屏“888”,难免会被视作满屏“疑疑疑”。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捡车牌索报酬(图)    2016年07月13日
  • ·交警为何跟“好车牌”过不去?    2016年06月29日
  • ·捞牌索酬(图)    2015年07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