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遂川,因“村村通工程”欠债的村子不少。珠田乡10个行政村中,有8个因修路而欠债。珠溪村几乎全是盘山路,造价高达30万元/公里。路修好后,该村欠下100多万。大垅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部门按400元/人标准拨付工程款。但施工成本700元/人,又是一笔30万债。此外,还有危桥改建、村小翻新等扶贫项目,也让村委会欠了不少债。(9月9日《中国青年报》)
扶贫不是按人头分钱,得有一个具体的项目作为载体。这已成人所共识。村村通、饮水安全、危桥改建、村小翻新等皆为经过实践检验的扶贫项目,也曾在其他地区结出过脱贫致富的胜利果实,为何在江西遂川“水土不服”?依我愚见,这里面缺少必要的“统筹考量”。
我们常说扶贫要变“输血”为“造血”,但只有经历配型比对和术后康复,“造血干细胞”才能移植成功。实际上,扶贫项目也像是干细胞。在其实施之前,必须结合差异化的致贫原因和村情实际进行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研判;实施之后,要全面细致、立足长远地验收、评估。如此这般的复杂过程,就是所谓的“统筹考量”。
统筹考量,就要精确制导,直击穷根。富裕的乡村都是相似的,贫困的乡村各有各的不同。有的是因为交通闭塞,有的是因为资源困乏,有的是因为观念落后,还有的是因为设施陈旧。尽管病因不同,但病症都反应为贫穷。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各级扶贫部门在开药方、定项目之前,必须要深入基层,走村入户,把实际情况摸清吃透。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药都开点的扶贫办法,非但治不了穷病,反而会让贫困村陷入江西遂川式的尴尬和悲哀。
统筹考量,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扶贫工作不能没有热度,但也不能热到让人“中暑”。对于扶贫项目,不能空凭一腔热情,毫无选择地来一个上一个,上一个伤一回。在项目筛选甄别上,要按照先重要后次要、先紧迫后宽松的“四象限法则”合理摆布,确保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至于配套资金,则须“好钢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在县乡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更要把握好调配尺度,切忌自不量力地胡干、蛮干,坚决避免出现劳民伤财、越扶越贫的现象。
统筹考量,就要事后打分,跟踪服务。“扶贫”容易“脱贫”难。或好或坏的项目往那一堆、或多或少资金往那一撂,人走茶凉项目垮,这种只管“扶”不管“富”的扶贫丝毫解决不了贫困问题,没准儿还会给群众添乱添堵。只有在项目完成之后,科学验收,合理打分,并不离不弃地做好后期跟踪服务,尽可能放大成效、纠正偏差,才能让扶贫项目扶一个富一个,扶两个富一双,扶到哪富到哪。
总而言之,“扶”是手段,“富”是目的,扶贫项目绝不能“挑进篮子就是菜”,否则就可能将人扶进坑、带进沟。扶贫部门千万要“慎”字当先,三思而后行焉。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