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闻过即改,群众才会满意

2015年08月28日 14:48   来源:人民日报   

  闻过即改,群众才会满意

  重庆 秦邦佑

  近期,我先后4次去邮局,因为邮局系统无法读出我的身份信息,汇款始终无法领出。我以此事为由写了一篇小评论,寄给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编辑认真核实后,刊登在8月20日的一版上,标题为《别靠群众跑腿来“联网”》。稿件见报后,当地邮政分局不仅很快上门帮忙兑领汇款,表达诚挚歉意,还请我提意见和建议,督促他们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不掩饰,不护短,邮局闻过则改的行为,令之前的不快一扫而光。其实,多个部门联网办公,遭遇新问题难以避免,并不可怕。怕的是有些工作人员不愿正视问题,未作任何尝试协调解决,顺手就将麻烦推给群众。不仅不主动帮忙,稍有理由就让群众吃闭门羹,这种隐性的“不作为”,正是当下作风建设的难点所在,也是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地方。

  事实上,群众更希望看到政府部门有稳定的办事作风。它总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哪怕群众有些特殊情况,也能创造性地解决。只有达到这样的“自动化”水平,窗口办事才不至于磕磕绊绊,才能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财商”培养,不妨从小开始

  湖北武汉 王丽美

  据报道,今年秋天,广州市36所中小学将试点金融理财课。广东省率先试点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广州也成了国内首个试点地区。小学生学习理财知识,会不会太早?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据了解,广州对此已有充分考虑,不仅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方案,试点教材也四易其稿,着眼点在通过基础教育普及金融证券知识,塑造学生的正确财富观、理财观,应该说,这不算拔苗助长。其实,现在的孩子们早就开始与金钱打交道,许多孩子的压岁钱已是不小一笔。青少年通过课堂及时获得适当的理财知识,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有助于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形成良好习惯。

  从青少年阶段普及投资者教育,形成初步的金融理念,去做财富的创造者和驾驭者,在发达国家的教育中已有成功经验。只不过,以往我们过于重视智商,轻视情商,漠视财商。其实,“金融理财课”真的不过是一门课程而已。公众和家长无需过虑,完全可以陪着孩子们与这门课程一起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