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容不得“玩花样”

2015年08月28日 07:1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胡印斌

  “我听到反映,某个地方本来群众办一项手续需要到现场,交100元手续费。现在改革以后,人不用来了,网上办理,但收费一下从100元涨到了500元。简直是匪夷所思!”在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严厉查处一些地方在简政放权中“玩花样”。

  新一届中央政府,强力推进简政放权。据统计,自2013年3月以来召开的近百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及简政放权的就多达65次,其中40多项议题与简政放权直接相关。

  应该说,各地对于简政放权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不然不能解释这两年市场层面释放出来的极大活力。但同时,也不可低估长久以来形成的行政惯性对简政放权的抵制、消解。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央推进简政放权的力度越大,则可能遭遇的地方阻力就越大。这既是改革中必然出现的“中梗阻”,也有着深层的利益关联。

  这是因为,一方面,尽管目前国务院及省级政府已经陆续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但很多地方、单位的政府职能转变并没有完全到位,克服权力任性需要较长的过程,管制式思维、权力主导市场的思想并没有及时转变。仍有不少官员非但没有真正树立服务意识,还在绞尽脑汁地盘算着从市场主体那里多盘剥一些利益。另一方面,简政放权之后,并没有对相应的政府部门、职能机构启动有针对性的机构改革。行政层级过多、各种机构重叠、办事机构臃肿的现象仍然存在,即便有些地方和单位已经将部分机构和人员下放或脱钩,但其间的关系仍藕断丝连,个别地方还存在种种“红顶中介”,而只要存在此种“养人财政”,就必然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牟利行为。

  针对时下简政放权改革中出现的“玩花样”“换马甲”乱象,有必要下大力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彻底克服权力任性的痼疾,直面问题,拿出实招,以改革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其一,政府在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还要探索精兵简政。要以啃硬骨头的勇气涉足“深水区”,尽快启动机构改革,改变目前臃肿的“养人财政”。要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政府改革思路,“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简政了,也要管好机构和人,不要让“养人财政”蚕食改革红利。

  其二,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优化服务,关键还在于尽快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举凡取消、下放的审批事宜,应该向社会公开,特别是对于那些收费项目,不能再含含糊糊,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应该建立公开透明的“收费清单”“责任清单”。不仅对上级负责,更要对广大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负责。什么该收、什么坚决不能收、执行什么样的收费标准,应该明明白白。

  此外,应该畅通民众举报的渠道,鼓励市场主体举报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人员,并严肃查处各种在行政审批中“玩花样”“换马甲”的行为,问责相关人员,追缴违规所得。

  唯有去流弊、除痼疾,方能解众忧,也才能切实推进后续改革。对顶风作案、变相收费行为的严肃查处,就是对改革原动力的保护。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应该是改革的受益者,改革红利的获得者,而不是个别政府部门借改革之名寻租的对象。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