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有许多词语是社会现象通过媒体报道发酵后,在公众的广泛讨论下组构在一起。“蓝”与“会议”,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词却基于社会现实被无奈地联结在一起。
8月23-29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山东济南举行,这也是被称作“史学奥林匹克”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为保障会议期间空气质量,济南等多城停工限产力保“会议蓝”。(8月19日澎湃新闻网)
严格来说,“会议蓝”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议题,自从空气污染问题被媒体挖掘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全民讨论后,“APEC蓝”,“两会蓝”等诸多会议蓝应势而生,相信大部分人对去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天空飘浮着梦幻般的蓝记忆犹新,“让‘会议蓝’变为‘天天蓝’”已经成为全民的基本共识。
济南的空气质量并不乐观,连续4个月排名全国倒数,这应当引起济南市政府的警醒与反思。当笔者听闻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即将在济南召开时,还有着深深地担忧,莫说天天蓝,如此堪忧的空气质量是否能够显现“会议蓝”,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通过济南市下发的决定来看,应当说“会议蓝”并不是件难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空气污染治理并不是一件特别棘手的事情,只要下定决心,空气质量再差的城市也可以实现“会议蓝”。
实现“会议蓝”并不值得说道,难的是“会议蓝”之后的“天天蓝”。当然,“会议蓝”的突击式行政手段剂量过猛,不易于也不可能长期化,这就需要政府找到一个经济发展与空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点,在发展方面,既能够有效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速,又能够对空气造成最小程度的污染;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既能够最小程度影响经济的发展,又能够尽可能地促使空气质量好转,这看似的“悖论”考验着济南市政府的管理智慧。
辩证的看,治理空气污染确实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审视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在治理方面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数十年时间才将空气污染得以有效控制。但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你对环境污染治理漠视多久,将来你就要承负治理的阵痛多久。
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至少在当前阶段,经济发展仍然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空气污染治理显得不重要。随着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东部地区,社会舆论会更加关注空气方面的民众利益;从经济效益上说,空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治理空气污染所需的费用,更何况,空气质量的改善可以给城市带来丰富的“无形吸引力”,从而促使经济更加有效、合理、持续的发展。
“蓝”本爱的是“天天”,却无奈与“会议”绑在一起,如何成就“蓝”与“天天”的姻缘,一方面需要民众给予足够的耐心,另一方面就需要着政府这位“红娘”的智慧和努力了。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