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英国警方不再对盗窃案出警 有困难还能找警察吗?

2015年07月31日 07:23   来源:新民晚报   潘高峰

  日前,人民网的一条新闻让人吃了一惊:英国警方将不再对盗窃等犯罪出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英国警察局长理事会主席萨拉·桑顿接受BBC采访时透露了缘由:由于预算削减和犯罪形式的变化,英格兰和威尔士警方在出警方面将有所选择,入室盗窃等犯罪发生后警方将不再出警,性侵、恐怖袭击威胁和网络犯罪才是警方需要增加关注的方面。

  说到底还是没钱了。据了解,英国政府对于警方的预算四年来削减了25%,未来预期还将继续削减。桑顿说,10年内将裁减7万个警察岗位,警方不可能和过去一样运作。

  外国的月亮不圆了!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并因此产生些优越感。但说实话,我挺佩服英国人的实诚,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衡量轻重,有所取舍,是无奈之举。

  警力不足的尴尬,这些年上海也在面对。随着上海人口急剧增长、城市扩容和地铁线路飞速蔓延,需要警力覆盖的范围大幅攀升。相比之下,警力增加却非常有限。据统计,上海110报警的日呼入量已近4万个。炎热夏季,这个数字还要多。

  但这些110报警中,有多少是真正属于警察职责范围的呢?数据显示,其中近六成报警是咨询求助等非紧急事务。这些警情占用了大量警力资源,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犯罪。

  回想起去年6月的一起荒诞警情。“我拉肚子了,没带纸,请民警带些卫生纸给我……”当时松江警方接到这样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报警,更让人震惊的是,110居然派警了!由此引发市民欢乐大吐槽。

  其实这些年,类似的奇葩报警有不少:懒得起床,让民警买早饭;有线电视坏了,让民警帮报修;钥匙丢了,让民警帮开门……这样的事令人发噱,但笑完之后,究其原因,其实与多年的舆论环境有关,“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深入民心,很少有人去想,有困难就该找警察吗?难道不是有危难才找警察?

  过于宽泛的倡导,很多时候使警察被迫做着分外之事。警力滥用,则必然导致警力捉襟见肘,也易使疲于应对的警察产生厌烦和懈怠,最终买单的是那些真正处于危难中的人。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我们党战胜困难的历史经验    2016年03月01日
  • ·注重提高逆商    2015年08月04日
  • ·让欠薪的老赖无处可藏    2014年01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