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有喜有忧,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经济增长保持了7%的速度,其中制造业、房地产、投资、消费等有所回升,居民收入、服务业、就业、物价等态势良好,进口降幅缩小出口由负转正、制度红利逐渐释放等,整体上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迹象。但是,在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通缩抬头、产能过剩、外需下降、成本上升、有些产业下滑、实体经济经营艰难、股市“大起大落”等种种困扰。
实际上,很多国内外经济变量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着明显的影响。从上半年来分析,这些内外部经济变量,既存在着一些有利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总体看:有利条件相对多一些,但一些不利因素的杀伤力很大;内部经济变量的有利条件比较多,但外部经济变量的不利因素也比较多。
由此判断:第一,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经济变量还在不断变化之中,需要严密关注;第二,这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正在不断转化,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总体上可以彼此抵消;第三,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短时期内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大;第四,经济运行尽管有些起伏不定,但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第五,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露,但仍然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予以化解;第六,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但经济发展亮点有所显现,经济、产业、需求、区域、收入分配等结构都有积极改善;第七,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要素出现变化,但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有所转化,拼资源、拼环境、拼成本的方式有所转变,新产业、新行业、新模式等不断涌现;第八,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十分严峻,必须在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保持一定的增长动力,才能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对于2015年来讲: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仍然保持在可接受的合理增长区间,也出现了一些企稳和向好迹象。但是,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经济增长趋稳基础依然不牢固。下半年,如果内外部经济变量不出现重大的突变,如果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得当,就可以认为,不仅可以确保完成全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而且一系列结构调整也会取得一定成效。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对于这一点,全国上下、各个层面、各行各业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掉以轻心。当前,最为关键的是要发挥好宏观调控政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态势,目前应该积极采取一些关联效应大、短期见效快、影响比较持续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化解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切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重点要打好五个方面的“组合拳”。
宏观经济运行政策方面的“组合拳”,其核心:一是对以往的紧缩政策进行必要的清理,积极推出适时、适当、适度的调控政策,应对通货紧缩的风险。经济新常态,不是不要经济增速,关键是要形成有效需求、有效投资、有效增长。二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除了采取“双降”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应大有作为,尤其要在推动投资稳定增速、调整结构、消化产能方面等起到特殊作用。三是促进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培育慢牛市场,降低新三板门槛,适时推出创业创新板,继续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渠道。四是适当扩大地方发债额度,用于有效平衡和对冲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同时推动PPP 模式融资,将一些公共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减轻财政压力,填补融资平台剥离后的缺口。五是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应给予地方政府一定喘息时间,在“稳健”的大基调下,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定向宽松政策,保证地方政府融资畅通。
激活微观经济政策方面的“组合拳”,其重点:一是在财税环节,应该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减免税额度。去年10月起,月销售额3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已经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但由于起点不高,政策效应有限。当前来看,可以适当提高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点,还应该适时调整部分产品的增值税率,降低企业税负。二是在社保环节,适当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今年2月,国务院决定把失业保险费率由3%统一降至2%,这对于企业社保环节的减税降费来讲,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目前,企业成本高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比较高;劳动力成本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保成本比较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还可以适当调整企业社保缴费的费率,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三是在服务环节,清除企业成本上升的不合理因素。4月份,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清理涉企收费,下调工商电价,这对企业成本下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除了继续加快取消一些行政事业“任性”收费之外,还应该关注两个方面推高企业成本的因素。分别是:公共产品提供方面比较高的服务价格;由于垄断因素形成比较高的服务价格。四是在创业创新环节,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清障开路。从制度设计、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社会舆论等方面,为全民的创业创新活动创造基本条件和市场氛围。
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方面的“组合拳”,其关键:一是实施积极的鼓励消费政策,帮助消化过剩产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除了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能级之外,推动消费增长也是重要之策。因此,应根据“有保有压”原则,对一些重要产业领域,尤其是同老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产品,出台一些促进消费的激励政策。比如,以前曾经实行过的家用电器“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效果比较明显,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当前来看,这种显性的消费激励政策,能够比较快地产生效果,可以起到消化产能过剩的作用。二是继续启动刚性需求,活跃房地产市场。重点是要在保障住房封闭管理和保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一套自住商品住房购买或置换门槛,降低贷款成本、交易成本与持有成本,推动刚性需求成为现实需求。三是降低进口商品税费,把流向境外的消费拉回国内。2014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由于国外品牌商品在境内外的价差非常大,使得中国消费者倾向于境外购物。一方面201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较2013年下降了1%;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消费上涨9%,达到3800亿元。因此,降低进口商品税费和价格,让消费者在国内消费,不仅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福利,而且能够增加消费税收入,避免老百姓和政府双方面的福利损失。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国外游客来华旅游规模。要进一步推动实施境外游客离境退税政策,扩大政策实施区域范围,提高离境退税额度规模,鼓励国外游客在中国购物消费。
产业经济发展领域方面的“组合拳”,其要点:一是中国将进入一个产业替代的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千头万绪,但总有轻重缓急,因此,既要谋划好未来的产业发展,还要兼顾好当前产业的生存。二是政府对产业发展作思路调整。对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类产业,政府应做好必要的发展规划和统筹安排;对市场竞争类产业,政府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发展规划,让市场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妨引入“负面清单”模式,来一点逆向思维。也就是说,政府只规划什么产业是限制发展的,什么产业是禁止发展的,其余发展什么?让市场去决定,让企业自己去做选择。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尤其要宽容互联网经济创新,确立“先发展、后管理、在发展中逐步规范”的原则,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必要的梳理。对互联网的“小而不弱”的小微企业,应在工商、税收、市场监管等方面采取“放水养鱼”态度,扶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完善政府采购,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实际上,我国庞大的政府采购规模,可以直接转化为最大的制度优势。例如,对新能源汽车扩大量产、对中小企业产品推广、对扩大使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都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
外资外贸发展领域方面的“组合拳”,其重心:一是整合各方力量,推进外资外贸稳定发展。要打好四个“稳定”硬仗,即稳定思想共识,重申外资外贸的重要性;稳定外资预期,保持外资利用规模;稳定外贸增长,保持中速前行水平; 稳定外部环境,加快各类贸易谈判进程。目前来看,应及时推出进一步的支持政策。二是积极利用外资,稳定外资预期。目前,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中国经济下行等因素,外资利用出现了不稳定,一部分外资向境外转移。因此,对利用外资的重大政策,由各个政府部门联合出台文件为好,避免从部门角度出发,改变外资利用预期。同时,利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进行自贸区试验的机遇,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引进外资,对外资引进实行负面清单方式,还要不断优化外资利用。三是创造制度红利,稳定外贸增长。在去年推出稳定外贸政策的基础上,如果外贸继续下行,应及时推出进一步的刺激和支持政策。对外,应该充分利用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探索建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平台和关键工程。对内,建议一次性把汇率调整到位,缓解外贸下行压力。同时,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实行出口和进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此外,由于黄金、石油、大宗商品价格在历史低位徘徊,应该可以考虑扩大原油和大宗商品储备。(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