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伪基站”寿中正寝需打好组合拳

2014年03月28日 07:18   来源:红网   高福生

  针对当前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设备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的情况,今年以来,公安部等9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依法捣毁“伪基站”设备生产窝点24处,缴获“伪基站”设备2600余套,摧毁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违法犯罪团伙314个,破获诈骗、非法经营等各类刑事案件3540起,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1530名。(3月26日《法制日报》)

  数字是干枯的,却是最有说服力,表明9部门“联打”整治行动已初见成效。但我们不能因一时的“辉煌战果”而沾沾自喜,或见好就收。严峻的情势警示我们,在庞大的市场刺激下,“伪基站”的生产方、销售方、使用方相互勾结,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黑色产业链条。遏止这种发展蔓延迅速的新型违法犯罪活动,需要标本兼治,打好一系列组合拳,进行深入、持久、全面的常态治理。

  首先,要做好“联打”文章。众所周知,“伪基站”这一社会祸害在我国蔓延已有时日,公安部从2012年开始已进行过两次全国范围的打击行动。然而,这种披着高科技“马甲”的“伪基站”,设备易隐蔽,作案具有流动性,调查取证困难,仅靠公安部门一家打击显然难以治本。公安、工商、工信、质检等9部门须继续联手,对“伪基站”产业制售使用的全链条进行无缝监管和整治。

  其次,要做好“严打”文章。“伪基站”已成为诈骗、嫖娼、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的“帮凶”,不能再“拖”再“等”再“容”,须痛下杀手锏,打“痛”打“死”。在专项行动中,既要上溯生产源头,又要下打使用网络;既要关停相关网店及其通讯、资金账号,又要依法严惩“伪基站”研发销售人员。这其中,尤须及时修补法律漏洞,加大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让其倾家荡产,领刑坐牢。

  第三,要做好“监管”文章。“伪基站”之所以星火燎原,不仅仅是因为暴利的驱使,还在于监管滞后、存在真空。有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技术手段,已完全能够对“伪基站”发射的信号进行定位。因而,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必须着眼前端预防,切实承担起对“伪基站”信号监测定位的责任,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切莫为一己之利听之任之,或等到“伪基站”造成危害时再出手打击。

  让人欣喜的是,此次由9部门联手实施的打击整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不仅对“伪基站”违法犯罪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还跟进出台了专门的司法解释,规定非法使用“伪基站”设备干扰公用电信网络信号,危害公共安全的,同时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多个罪名的,择重罪惩处。这一系列规定,使打击“伪基站”违法犯罪的标准和依据更加清晰。

  多部门共同围剿“伪基站”犯罪,顺民意、得民心。只要我们走出“运动式”治理误区,对“伪基站”制售使用全链条打出围剿组合拳并成为常态,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的不法分子才会少之又少,形形色色的“李鬼”也必会无处遁形。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调控“组合拳”出手更从容    2016年07月13日
  • ·用“组合拳”打通医患双方误解    2015年07月21日
  • ·货币政策组合拳要打得更精准    2015年07月15日
  • ·治出租车拒载须打好组合拳    2014年04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