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逝世,以人文的名义纪念

2015年07月17日 07:18   来源:红网   王学进

  自15日晚间从微信上获悉万里逝世的消息至16日晨,我从各种媒介上浏览了多篇有关他的纪念和追思文章,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位老人的好印象。其一生的丰功伟绩,16日新华社发布的讣告已经做出了全面的评述,尤其是对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更是不吝笔墨做出了极高的评价,相信,每一个熟知万里的中国人都会从心底认可官方给出的这一盖棺论定式的评价。

  作为受惠于改革开放的一介布衣,我不想对万里的为政业绩做宏观的评论,我只能从凡人的角度用凡俗的笔法去揭示老人可敬可爱的一面。

  这种想法从看到某网站刊出的旧文《夫人边涛去世万里痛哭:你走了我怎么办》(发布于2010年10月25日的南海网)就确立了。文章在介绍了万里与边涛相知相爱、相濡以沫、夫妻情深的婚姻经历后,重点写了夫人去世后万里的悲痛和追悼情节。

  如果说夫人去世,万里难抑悲情,趴在老伴的遗体上放声恸哭:“你走了,我怎么办呀?”只能说是人之常情的话,那么此后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深情怀念老伴的细节,就不能说是普通的人之常情,而是体现了老人非同一般的人文情怀,至情至性,感人至深。

  老实说,看了原文中的这段描写,我的眼眶湿润了:边涛离去后,万里每天都放边涛生前喜爱的音乐———《五月的鲜花》。而她的房间,至今丝毫没有改变,床边摆放着鲜花,床头挂着她的遗像,房间里挂满了她和家人的照片。在她生前,家里吃饭的桌子是一个直径1.6米的圆桌,来人时就搭成径长2米的大圆桌;在她去世后至今,家里再也没有换过大桌子;她吃饭的位置至今没有动过,万里和孩子们在饭桌前一直留着她坐过的扶手椅,桌上摆放着她的餐盘碗筷,日日如此,餐餐如此。逢年过节,家里人都聚齐了,即便吃饭时坐不下了,也没人去坐她的椅子。在每个人的心中,那个空位代表着她无形的参与和他们对她无法割舍的依恋。年已94岁高龄的万里如此有情有义、高风亮节,谁能不敬佩不已呢?

  岂止是敬佩,还有感动、感慨和联想。

  怜子未必不丈夫。万里之所以成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固然与他坚定的信仰、政治远见、丰富的斗争经验等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他始终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和人文情怀息息相关。他挚爱妻子和子女,以此为基点,超越了家庭之爱和人伦之爱,将小爱扩大为大爱,把对家人的爱推广为对大众的爱,对饱受苦难的中国人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人格理想在万里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人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万里是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此言不差。“要吃米,找万里”,此6字真言能成为政治谚语,绝非偶然。那就是源于万里对“米”——中国人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温饱理想,有着最深刻的体念和追求,有着最朴素和真切的感情。表现在他的身上,就是对生产稻米的千千万万农民有着无比深刻和强烈的悲悯之心和关怀之情。

  万里是农民的儿子,他对农民的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悲苦的农民充满了深切的同情,故当他临危受命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历史就把改变中国农民的命运、为农村改革杀出一条血路的重任赋予了他。他最终能不负历史所托,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开路先锋,与他怀抱一腔对农民的大爱分不开。

  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有次万里去安徽山区调查,当他走近一户农家时,居然没主人出来迎接,原来是这家人穷得连条裤子都没有,不好见人。此情节刺痛了万里柔软的心,他说,当年杨白劳还借二斤白面,到集上扯二尺红头绳过个年,他马上命令农业部门开仓,给每户农民5斤面过年。耳闻目睹了太多的安徽农民的贫穷生活后,万里更加坚定了大包干的决心,遂顶住巨大的政治压力,在安徽大地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改革运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没有巨大的政治勇气,邓小平不可能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样,没有巨大的政治勇气,万里不可能成为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试问,两位杰出政治家的政治勇气来自哪里?万里,当然来自对贫困农民博大和深切的爱;邓小平也是,他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今天,我以人文的名义纪念万里,就是要告诉每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什么样的高位,都要像万里那样,挚爱家人,热爱人民,永葆人文情怀,这样才有底气和勇气,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出深水区,成为受人尊敬的好人,好领导。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