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远离毒品,文艺界应做表率

2015年07月02日 09:17   来源:人民日报   长 弓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据媒体报道,我国禁毒形势严峻,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这其中也有不少演艺界知名人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的演艺明星不但扮演过缉毒警察,还曾出任禁毒宣传员,结果言行不一、知法犯法,令公众震惊。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涉毒明星至少有十四五个,虽然只占艺人很小一部分,但因其社会知名度高,难免给公众留下这样的印象:文艺明星容易涉毒。

  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特别是许多青少年的偶像,演艺明星的示范效应不容小视,一旦涉毒不但毁掉自己的事业,也会给粉丝们树立负面“榜样”,引发效仿。许多青少年就是从模仿偶像吸烟时“酷酷的样子”而变成烟民的。

  吸毒的危害众所周知,但为什么有人会飞蛾扑火、自投毒网?特别是演艺明星衣食无忧、万众瞩目,按道理不应该涉毒,为什么也会染上毒瘾而不可自拔呢?从各方透露出的消息看,有的明星是一时好奇,有的是碍于朋友情面,有的是为了寻找灵感,有的是因为无知……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一些演艺界人士不健康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使他们比其他人更易染上毒瘾。与功成名就、风光鲜亮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空虚无聊。无聊加上钱多是通往毒瘾的快速路。

  人最难忍受的是什么?是疼痛?是饥饿?是绝望?还是其他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答案,但科学家认为人最难忍受的是无聊。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是最痛苦、最难挨的。多个国家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让一群人戴上墨镜和手套(不许摘下来),然后把他们分开,让他们单独呆在一个空荡荡的小房间里。结果没过多长时间,这些实验参与者一个个就变得不安宁了。他们尽其所能在各自的小房间里做出各种动作,有的吹口哨,有的自言自语,有的走来走去……反正就是不能闲着不动。学者们对此的解释是,人类祖先在生存斗争中进化出一个以探寻为乐事的大脑,必须到处看看、想想、试试、玩玩才能获得满足。总之,人类的大脑需要刺激,没有刺激,就相当于电脑死机,是无法忍受的。

  明星们在攀上了事业的顶峰,获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与名声后,如果对事业和人生没有进一步的、更高的追求,就很容易陷入百无聊赖的状态。心理上的这种倦怠感和空虚感不但使人创作力减退,还令人脆弱,此时如果能有什么东西填补空白,不管是什么,他都倾向于尝试一下,于是毒品这个恶魔就容易乘虚而入。明星们频频涉毒,很可能就是源于空虚无聊。就这一点而言,明星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因此,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要使自己远离毒品,不仅仅要充分认识到毒品的致命危害,更应该认识到充实的人生才是抵御毒品等邪恶诱惑最有力的武器。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是使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的唯一秘诀。人生既漫长又短暂,每个阶段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如果没有目标,那就要去找一个。人,可以软弱,可以迷惘,可以痛苦,但绝不能无聊——进化不允许我们无聊。

  文艺界人士作为公众人物,理应以健康阳光、清新优美的形象向社会传递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但是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更上层楼的需要,也是社会公众对明星的期盼。远离毒品,文艺界人士应做表率。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