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沈阳车展的人体盛寿司宴:低俗炒作只会弄巧成拙

2015年06月30日 07:38   来源:北京晚报   张 丽

  周末,被一张新闻照片吓了一跳。画面上一个女孩穿着内衣躺在一辆车的前机器盖上,女孩身上是一些寿司。据法制晚报的图片说明,这是沈阳车展上的一幕。27日,第十四届中国沈阳国际车展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参展汽车商为了促销,在汽车上举办人体盛引爆车展,吸引众多参观者追逐拍摄,互动的参观者可以现场品尝人体盛寿司宴。女孩周围是一群拍照的人,此外还有人拿着筷子做夹寿司状,至于后来是不是吃到嘴里了,则没有图片显示。

  说起车展,则必然会提到车模。曾几何时,一些衣着暴露的年轻姑娘们集中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车展中,世之所谓“车模”,庸俗地成为“车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后终于喧宾夺主,导致舆论界“看车还是看人”之问。后来,众所周知,相关部门严厉打击了这种低俗之风,车模们下台了,但车展上的此类炒作并没有消退。先是有一些参展商动起了擦车工的脑筋,让一些身材健美的男男女女穿上显然并不真正利于擦车的衣服,做擦车状;然后就有了这种不惜挑战公理良俗博关注的所谓“女体盛”。

  我们相信无论是这个参展商,还是为此参展商出谋划策的策划公司抑或策划人都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这个“女体盛”一旦见诸报端之后,自己会面对什么。但恰如此前一些品牌搞的所谓找骂营销一样,只要出名就好,哪怕是恶名。

  如果说,在一些商业行为中,这样“无法流芳千古,不妨遗臭万年”只是商人重利的一种体现,还可以说成是在商言商,消费者不喜欢,可以用钱投票,让市场淘汰之就好。那么,对于一些地方在城市宣传上的“自黑”就更加令人无法理解,也更加令人无奈。早前的,有2010年江西宜春那句著名的“叫春的城市”,据说是某策划大师的点子,当地政府居然也点头称是并公然推出,后来恶评如潮,虽然撤下多时,但每逢批评低俗炒作,必会被人拿来当做典型案例。也许这就是他们当时所想要的效果?恐怕宜春人民不会答应,也不会乐见。最近的,有黑龙江伊春。就在27日,新晚报报道,又有某所谓策划大师,为家乡伊春设计了包括“她也叫春”等语句的广告语。其利用不雅含义达到低俗传播的企图昭然若揭,真不知道这个自称伊春人的“策划大师”跟家乡什么仇什么怨。此外还有诸如“湖北利川,我靠重庆”、“简阳,一座壮阳的城市”、栾川的“当皇帝、做老子”等。

  似乎,那些传统营销学理论中的什么美誉度似乎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都成了老古董,人人有手机,各个社交平台都可以传播的当下,病毒营销的模式让人来不及判断美丑,新鲜吗?好玩吗?抓眼球吗?如果答案为是,动动手指就转发出去了。当然,这些丑陋的东西注定是不会长久的,一时造出来的噱头终将被抛弃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但是为什么一波又一波的低俗炒作层出不穷,总是有某些企业或者地方的某些部门看中这样的点子并采纳之呢?急功近利是最容易被分析出的动机,但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公众是不是同时也该思考一下自己的责任呢?

(责任编辑:周姗姗)

閸掑棔闊╅崚甯窗
延伸阅读
  • ·理性爱国 切莫炒作(图)    2016年07月21日
  • ·三大原因催生忽悠式重组    2016年06月21日
  • ·告别“最牛”式网络炒作    2016年06月13日
  • ·“直播吃灯泡”是一种恶意炒作    2016年06月06日
  • ·VR技术应用应警惕投机炒作    2016年04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