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充裕的流动性先是造就了2015年的股市的“杠杆牛”,并很快转换成熊市。资金不能够在股市穿行,于是大量跑进互联网金融,让它也火爆了一把。接着是企业债市场。今年年初,股市汇市剧烈震荡,游资窜入商品期货市场,从而掀起了一股商品期货炒作潮。短短两个月,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就增加了1830亿美元,超过去年中国股市泡沫时的高峰值,也远大于纳斯达克市场在2000年科技网络狂潮的成交量。
对于这一波商品期货狂潮,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来证明是谁在推动,但是从一些现象来看,更多的是中国散户大军进入市场的结果。这股中国式的商品狂潮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成交量。在4月22日触及最高水平时,大连、郑州和上海交易所的成交时从2月的日均780亿美元左右上升到2610亿美元,相比之下,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成交量成在2000年初的高峰期也不过是1500亿美元。
面对疯狂炒作,监管层不得不出手抑制,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接连上调保证金、手续费以及涨跌幅限制。近期高层一系列表态,也让市场认清中国经济现状,去除幻想,改变预期,商品期货的炒作者也只能快速退出市场,疯狂的商品期货狂潮就此告一段落。
从这一波商品期货炒作事件来看,政府和市场要看清楚几个问题:一是欧美国家盛行多年的金融衍生工具,在法律健全、信用程度高的欧美市场,对实体经济能够起到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如此对中国的实体经济的作用则更为有限。中国金融市场尚有很多不成熟之处,这些金融衍生工具除了成为投机炒作者的获利工具之外,能够对实体经济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政府的监管层对此要严格警惕。
二是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在强调要增加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以便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让资金“脱虚入实”。现在市场涌出的资金基本上是脱实向虚,流动性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比如一季度的信贷资金,有一半以上流入房地产市场,而4月的5000多亿元银行贷款也有80%流向房地产市场。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只是为了投机赚钱,要说这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是自欺欺人。
三是商品期货炒作潮结束后,资金会流向哪里?笔者估计先会流入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当前十分火爆,种种现象表明资金已经大量流入。如果政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则二线城市的炒作还将蔓延,其蔓延越广,我们面临的金融风险越高。当然,资金还会去不断寻找其他可炒作的资产,对此应密切观察,避免这些资金成为扰乱中国金融市场的破坏者。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