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平均工资的出炉,北京等多地调整了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由于平均工资的增加,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不少网友感叹,工资没涨但社保缴费提高,实际到手工资变少,收入“被下降”。专家认为,中位数可能比平均工资更能反映全体就业人员收入实际情况,但不断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6月18日中新网)
社保基数年年随着平均工资的上涨而上涨,而对个体而言,平均工资的上涨并不一定意味着真实工资的上涨。换言之,上一年,高收入者工资上涨,带来总平均数的变化,但中低收入者其实是被平均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保基数再根据平均工资上涨,无疑会影响那些工资没有上涨劳动者的到手收入。
当然,从社保的定位来说,多一部分钱给社保,并不是收入不见了,而是给劳动者养老提供更好的保障。只是,囿于现实情况,对收入增长乏力的人群而言,社保缴费过高,实际影响可支配收入,给生活质量也带来影响。而更重要的是,社保基数上涨几乎是随着年平均工资的上涨而上涨,如果说年年按照这样的进度推进,中低收入者长此下去将不堪社保缴费重负。
除此之外,社保基数上调应该更具灵活性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社会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主要为规模以上企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并没有纳入进去”,按照这个标准统一上调社保基数,加重低收入者负担,不利于企业发展。二则,虽然说社保缴费,缴的越多享受的待遇越好。但低收入群体,此刻的生活质量尚未得到保障,拿什么去期望未来的退休生活?
从现实来看,上调过快的社保缴费比例也已经导致一些问题。2013年人社部的《〈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研究报告》即显示:“部分农民工弃社保换工资”。该如何为低收入者的社保兜底,避免平均工资给他们带来的过高缴费负担,需要制度设计考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显然,这是基于目前劳动者收入现实作出的科学判断。毕竟,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远比不断提高缴费比例要更为重要。一个能让人承受得起的社保,才能吸引人们的参保热情,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从目前来说,改变社保基数简单随平均工资上调,赋予劳动者、企业更多的缴费灵活性应是可行之策。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