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电管家手机服务平台。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向前推进,客户对供电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电网供电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背景下,能源产业集团亟需实现工作模式、服务方式及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如何确保员工在巡线作业中切实做到每点必检?如何让员工在工作中更有归属感?今天,“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活动走进国家电网日照供电公司,了解国网日照公司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自助服务终端。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在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之后,国网日照供电公司推进企业自媒体平台开发应用,在全国电力系统中开创了使用微信企业号的先河,实现企业与客户双向互动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全业务沟通,微信交互平台利用微门户、微社区、APP等形式,在电力用户、公司员工、管理部门之间打通渠道,实现营销、服务、投诉、配电抢修、管理规范方面的协同管理、标准作业。
微信服务平台打通供电服务新渠道
日照电网供电区域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全部行政区,总面积5348平方公里。公司现有用电客户53.72万户,用电容量507.24万千伏安。那么,怎样在如此大供电区域内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增强管控能力,成为摆在国网日照供电公司面前的课题。
智能电网展厅里的沙盘模型。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据负责人介绍,过去,巡视员在对线路进行巡检的时候,实行的是每名巡检员负责固定的区域,定期汇报巡检结果、责任到人的制度;但这种制度却很难考核巡检员是否真正对每个巡检点都进行了检查。
新的微信平台功能上线后,巡检员在巡检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点使用微信定位,并与事先录入后台的巡检点经纬度进行比对,同时拍照回传,记录巡视结果。不仅保证了每点必检,也保证了巡视结果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反馈。
智能光储微网系统拓扑展示。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自今年6月1日新的服务系统试运行起,工作流程进一步得到了清晰的梳理:组长微信发布任务,所长审核任务,执行人接收任务。任务发布实时便捷,员工执行力得到有效提高。
同样的,微信管理服务平台还面向客户,打通业务沟通渠道,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严格考评。据负责人介绍,目前客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实时下单,各业务员也在平台中分别抢单,每完成一单,该业务员都会增加一定的积分;积分与绩效挂钩,直接进入平时的考核以及评优体系。
讲解员向“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团介绍国家电网日照供电公司的发展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自媒体微社区让团队建设“活”起来
企业的发展与品牌构建,离不开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好的企业氛围需要让员工拥有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国网日照供电公司的自媒体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各层面的凝聚力建设提供了工具。
一线工作人员实时报告信息。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 摄
负责人介绍说,国网日照供电公司使用的微信企业号服务平台,为员工搭建了微社区,让员工可以自由讨论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无形之中就拉近了团队成员之间的距离。
同时,服务平台也为员工提供了微话题、微投票等互动功能,一些有意思、有价值的话题会扩散到各车间班组,甚至整个公司。员工的归属感、参与感大大提高,责任心自然也明显增强。
服务对象由群体变为个人,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更加直接,客户需求更能得以即时实现--国网日照供电公司对自媒体平台的开发应用,实现了传统服务的转型升级,也为能源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树立了新的标杆。
专题:“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