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价格“信得过”景区珍惜自身羽毛

2015年05月26日 08:15   来源:长沙晚报   肖应林

  25日上午,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1801家旅游景区成为首批“信得过”景区。(详见本报今日A5版报道)  

  如同往常一样,信息甫传,网络上的议论热闹得很,诸如,这个“旅游价格信得过”名单是怎么评选出来的?莫非你说信得过就是信得过?更尖刻的质问是:是不是第二个“牙防组”又现身了?在旅游市场秩序有些乱的现实语境中,回望网友质疑摆出的诸多事实,不能不说,问得有理!即如在此次公布的“价格信得过”名单中,一些不久前曾被摘牌的旅游景区竟也赫然上榜,这就难免不让人质疑其权威性与公正性。

  有了时间,有了闲钱,出外看看,现在已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追求。然而,观照现实,人们的出外旅行,还真不是背起背包就走、“想去哪就去哪”那么简单。一个共同认可的理由是:有不少景区依旧抱着“货到地头死”、“一锤子买卖”的短视思维,游客既然来了,怎么游、怎么住宿、会不会购物,你都得听我的,不怕宰你到发誓永不再来。不久前,云南某导游骂人事件激起舆论广泛关注,就是一例。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这份名单的出炉质疑不已。

  但平心而论,发布这么个名单确属好事。据国家旅游局称,开展“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评选活动,主要是针对景区一票制、价格无欺诈、特殊人群优惠、预约优惠、公布价格构成、三年不涨价等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对参与创建景区限定了六条承诺条款。尤其是,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公布后,国家旅游局将继续推动此项活动,并将于“七一”暑期旅游高峰期前、“十一”旅游黄金周之前,持续向社会集中发布新增“信得过”旅游景区名单。同时将继续依靠公众和广大旅游者,加强社会监督,定期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景区。

  显然,来自网络的质疑声,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习惯性质疑”的一种体现。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4月份,当国家旅游局宣布,对一些存在宰客、不诚信经营的景区处以警告、严重警告和摘牌的措施时,网络舆论是一致点赞。那么,现在对于国家旅游局发布的这么一份“价格信得过名单”,大家也不必急于吐糟。原因就在于,国家旅游局在列出“红名单”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列出“黑名单”。这种努力,应该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首批获得“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这一金字招牌的景区,要仔细思量该如何珍惜了。因为就在这份名单中,还是有个别景区曾经让游客遭遇到不少窝心事。如果硬要等到受了摘牌、警告等处罚,被拉进“黑名单”才自省自悟,那又何苦来哉?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这样的名单,实行的是动态管理,会按照公众和社会的反映进行“定期清退”。换句话说就是,现在上了“信得过”名单的景区,并不等于拿到了“免死铁券”,“信得过”还是“信不过”,最终还是游客说了算。既如此,那就尤须现在已“上榜”的景区各自看重和珍惜这份名誉,要把自己的承诺真正兑现好。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