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习近平
“家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系,当今,重视家庭文化建设,既是历史的呼唤,也是一种历史的反省,更是一种历史文化观的重建。”日前,在“儒学齐家之道与当代家庭建设国际论坛”上,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殿卿如是说。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家庭教育课题组举办的“儒学齐家之道与当代家庭建设国际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的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及近百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家庭教育课题实验区、实验学校的代表参加了论坛。
与会学者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家庭建设,重在文化建设;建设家庭文化,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认为,由君子小人之间推广的家庭、社会、国家、文明之间和谐共生共长、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社会事物、人的处世行事、文明发展的规律、准则和真谛,体现了中华文化“与时偕行”的本质特征。这是中华文化苟日新日日新的原因所在,凸显了中华文化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朱荣智指出,齐家之道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内容。在台湾,齐家之道主要从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三方面进行。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依循传统儒家思想,主张“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在学校教育方面,将儒家经典纳入语文教材,教孩子知恩、感恩、报恩,同时要学习做人做事的规矩,懂得如何与兄弟、亲友、同学相处的道理。在社会教育方面,政府与民间团体重视母亲节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每年定期表扬孝亲楷模,提出幸福家庭的要领。
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同时,如何正确对待精华与糟粕?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殿卿指出,要批判地继承,批判是手段,继承是目的,两者不能颠倒。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所表明的正是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的历史文化观。坚持这一正确的历史文化观,才能把握和理解儒学的“齐家之道”。
据介绍,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儒学齐家之道与当代家庭建设”,收到专家学者著作论文40余篇,约40万字。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家庭伦理与当代家庭价值观的研究、儒家齐家之道及其现代传承研究、家训与蒙学典籍研究、女学与母教研究、民间与海外的家训家风家教研究、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研究,以及家庭建设的实践研究等。
(责任编辑:周姗姗)